2019犢力回顧:抵抗無知,才有尚未寫定的未來

文/吃大 犢力回顧邁入第七屆。每年,我們透過書,對年度做個總結。在2019年,也因為電子書量的大幅增加,選書得以越來越貼近林林總總的大小事件,每本書都不乏事件對應,每本書都像一個提醒,成為時間的戳記。在犢力回顧開始的當年,選書時憑著一股熱切,對其意義卻不免有些懵懂,時至今日,「以事件為經,以好書為緯…

【一週E書】只有你能教你怎麼教小孩

文/犁客 每次在新聞裡聽到有人講「這樣會讓我不知道怎麼教小孩」都覺得很蠢。 會覺得蠢的原因有好幾個,這話出現的場域和情境不同,聽起來就有不同的愚蠢理由。而最蠢的狀況,或許就是這句話最常出現的性別議題相關討論當中的時候──為了孩子的教育而對公眾議題提出意見,理論上沒什麼問題,與社會制度相關的公共議題,…

「童年無法重來」,當代父母集體承受的教養焦慮

文/藍佩嘉 二○一七年冬日,有位母親騎車載著身穿無袖洋裝的女兒,被網友拍照、錄影後傳上網爆料。轉載的媒體用「讓女兒穿吊嘎凍到發抖」的字眼大加撻伐,網路肉搜如風,社工隨即登門向家長表達這可能涉及「兒童虐待」的關切。這位參加親子共學團體的母親在網路上發文,堅定說明她其實是尊重孩子的「身體自主權」:「當天…

對勞工階級家長而言,「順其自然」不是教養口號

文/藍佩嘉 在河岸國小,儘管嚴格的體罰已不復存在,老師對於不聽話的小孩仍不時用威嚇的方式,例如丟粉筆、用書本拍頭,或口頭上的警告,如「棍子拿出來,等一下修理你」、「如果你們再講話,老師就會拿膠帶把嘴巴貼起來,然後上面寫『我很愛講話』。」不同於天龍國小的老師害怕中產階級家長申訴,小心翼翼避免處罰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