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法國文壇地位崇高的「龔固爾獎」(Prix Goncourt)迎來第一位出身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Sub-Saharan Africa)的得主,年方三十二歲的西非塞內加爾小說家薩爾(Mohamed Mbougar Sarr)以《人們最秘密的記憶》(La plus secrète mémoire…
文/蘇曼.查納尼;譯/蔡心語 「妳知道他的名字嗎?」海巫問道。「不知道。」年輕的美人魚說。「他知道妳的名字嗎?」「不知道。」「你們有沒有交談?哪怕說了什麼都好。」海巫繼續追問。「沒有。」「然而,妳想用鰭換腿,再也不認朋友和家人,妳願意付出任何代價,都是為了踏入上層世界,跟蹤這位妳根本不認識的王子,並…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師父,我的出生是一種找尋不出原因來的錯誤,從解事開始,我就從母親過度的愛和父親過度的期待裡體會出來了。他們似乎不能正視我的存在,竭力以他們的想法塑造我,走上他們認許的正軌。」 哪吒出生的各種異象,彷彿提醒每個嬰孩如此獨一無二,該有自己的成長道路,長成屬…
年輕時,在報社擔任記者,時間是寫作無情的敵人。 截稿時段趕稿的壓力,雖然訓練出俐落的新聞寫作節奏,但年歲增長,益發覺得後遺症不小。 後遺症的源頭,是養成受截稿期制約的慣性,「以結束為開始」來趕稿,不到最後截稿日兵臨城下,總提不起勁認真以對。 擔任編輯工作後,自己也深受其苦,發現這也是在多數同業身上常…
十五年前的一個下午,黎智英發下一張署名(Jimmy Lai)的講義,用他略帶喜感的港式國語,幫我們上了一堂編輯課。 話雖如此,不過現在看著這張發黃的A4紙,我卻怎麼也想不起來,那天他到底說了什麼,以及其它相關的細節。 我是習慣隨手記筆記的人,紙張上卻沒有任何摘記,我想,黎智英應該只是發下來給我們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