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節目進行到中途,來賓方梓姊說:「你不覺得翁鬧跟七等生很像嗎?我一直覺得他們倆(的作品)有共通的地方!」 聽到這裡,我如大夢初醒,確實在閱讀翁鬧的作品時,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但畢竟翁鬧生在1910年,我又全心於琢磨他的作品與日本由橫光利一、川端康成領軍…
文/陳蕙慧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如果你關心日治時期的台灣文學,或許聽過張深切這個名字,但總不若賴和、楊逵、龍瑛宗、呂赫若等幾位那般熟悉。若你還不認識張深切,只要上網搜尋,就會看見幾個看似矛盾的關鍵字——在日本求學、台灣文藝聯盟、上海文藝聯盟、汪精衛政權華北政治委員會、《中國文藝》、二二八…
文/涂千曼 5月15日,午後突如其來的雷雨,不能阻卻特地前來客家文化主題公園的聽眾。從小說《來去花蓮港》到戲劇《新丁花開》,金鐘獎光環的背後有何原委?在主持人楊宗翰的開場下,原作者方梓與導演李志薔的對談,於焉展開。
文/方梓(作家) 原刊載於方梓Facebook,已獲授權轉載 賈寶玉說:女兒是水作的骨肉。也有人說紅顏禍水;紅顏無端,禍水是衝著男人來的。平路的《黑水》從水做的女兒到黑水的女人,細針剔出女人幽黯的心流出烏鬰之水。 從一個年幼失怙的小女孩,在物質與愛欲誘惑任憑「叔叔」性侵,逐年封鎖青春陽光之心,戀父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