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每年都逛國際書展,但不見得每年都注意到哪個國家是那一年的主題國(搞不好根本沒注意過國際書展有「主題國」這事,對吧?別害羞,承認吧);就算注意過那一年的主題國是哪個國家,也不見得仔細弄清楚該國出版品的特色、國內譯作的狀況,或者該國與台灣的關聯。 例如,2019年台北國際書展的主題國是德國。而大多數…
編譯/暮琳 小說家從真實人物及事件擷取靈感,這些成為靈感來源的人、事、物則藉由被書寫而獲得新的生命:被看見、被討論、被記得。小說家遇上的人與事、或是翻閱的某則也許轟動也許不起眼的新聞,溶進故事中長成全新的生命體。最後,虛構的生命力滲透回現實,讓那些傑出的、特別的、哀傷的人生持續存在,影響著數以萬計的…
歌德窮其畢生之力完成了他的文學鉅著《浮士德》,這部作品可說是德國文學創作的旅程碑,甚至可看成德國國魂的象徵。從作品的思想而言,它俱足的表現了德國人那種剛毅奮發、不斷努力、永不妥協的自由意志的精神與靈魂!從美學的角度而言,它展現了天才對藝術之神奇的掌握與創新!從境界論的角度而言,透過浮士德的角色刻畫,…
文/瑰娜(陳雅惠) 瑞士人喜歡孩子,給予他們特殊的關照。無論在大街或火車上,路人或乘客常投以關愛的眼神對小朋友微笑。尤其,老奶奶愛逗弄嬰兒,看待他們猶如自己的孫兒般親暱。我曾陪同友人和她的孩子推娃娃車出遊,一路上不少人行注目禮,讓我跟著體驗了「明星級」的特殊待遇。老爺爺和老奶奶也喜歡跟小朋友說話,有…
編譯/黃彥霖 春與秋日是我們內心容易隨著外界變動的季節。 你也經歷過這樣的一天:感覺和其他天沒有什麼不一樣,生活甚至可能還很順利。然後某件事發生了。這個失常的小事意外地撞得你滿眼金星,艱困、危機接踵而來,一切就像搭上地獄樂園的滑水道一般將你不斷向下沖刷,讓你只想趕快觸底,打包回家。 這種時候,給自己…
陳育萱的《不測之人》透過男子蘇進伍之死,用亡者視角帶出故事,以幾名親友的角度帶出更多和亡者有關之事,並串起「陂仔尾」這個村裡的所有故事。除了與父親的和解、重新了解家人,還有宋江陣的文化傳承、惡德工廠的官商勾結、廢水造成的農地汙染,以及性別認同的議題等。但是在閱讀作品時,會發現《不測之人》沒有造作之感…
文/張耀升(小說家) 在西方文學傳統中,「魔鬼交易」是一個橫跨詩歌、小說、戲劇甚至現代電影,歷經數百年風潮而始終不衰的主題。這個強烈魅力的來源,是因為「魔鬼交易」結合了數種大眾共通的慾望。 首先,是自身能力的翻轉,從貧窮到富有、無能到才華出眾、醜陋到美貌,不論與魔鬼交易,給出去的是什麼,收穫本身就是…
18 世紀末,正逢法國大革命,社會動盪之際,訴諸理性的啟蒙思想受到質疑,浪漫主義於是興起,呼籲人們捨棄理性思維,正視並勇於表達內心的自我感受。《少年維特的煩惱》堪稱此時期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 《少年維特》:歌德的情感自白 善感而浪漫的維特,正是歌德自己的化身。1772 年,大學畢業的歌德在舞會上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