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耘廷;人物攝影/增田捺冶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莊子 共同體必然發生在布朗肖所謂的無用(désœuvrement)之中。無用指的是,在作品的這或那兒,那種離開作品的東西,那種不再同生產或完成打交道,而是遭受到中斷、破碎和懸擱的東西。――尚–呂克.儂西 讀者是被如此告知的…
文/盧郁佳 讀者很容易把《可怕的孩子》的主角,看成富家子跑車酒駕撞死窮人那樣,吃飽太閒,惹事生非。他們的美麗臉龐像是敗德,有病,被寵壞,打幾巴掌就會乖乖的了。果真如此嗎?在成功和失敗之間,幸福和不幸之間,是否空無一物?是否我們能從中看見別的? 保羅:未竟的獨立 苦悶 故事始於描繪街景。作者想像宅邸裡…
2016/02/25 首播的「經典也青春」,再度邀請到了允晨文化的發行人廖志峰來到節目現場,為我們介紹以《廣島之戀》、《情人》等作享譽國際文壇的法國小說家莒哈絲的代表作《情人》。這部莒哈絲 70 多歲寫成的作品,不僅已有超過 250 萬本的銷量,更於當年一舉奪得法國的龔固爾文學獎。可見此部作品在當時…
文/群星編輯室 尚.考克多是法國藝文史上不可多得的鬼才,所有現今我們喊得出名號、影響近當代文化的巨匠們,如畢卡索、莫迪里亞尼、艾迪特.琶雅芙、香奈爾等人,都與他相熟。他同時是小說家、劇作家、散文家、評論家,又是畫家、電影藝術家及舞蹈設計家,但本人始終堅稱自己只是個「詩人」。 也難怪,《可怕的孩子》是…
文/埃米爾.左拉(Émile François Zola) 這一天早上,有許多從德國來裝在箱子與籃子裡的螯蝦,自荷蘭與英國來的白色魚類也佔滿了市場。人們將萊茵河地區送來的鯉魚拆箱,金屬橙紅搭配著金褐色,真是美,鱗片上的斑點像極了鑲嵌著金屬絲又漆上銅色的琺瑯。大型的梭子魚,一身鐵灰伸長牠們兇猛的嘴,這…
文/妙莉葉.芭貝里 這個早晨,鄉村景色閃閃發亮。晨曦初上之際結了霜,四處劈啪作響。太陽從鋪著一層閃耀亮眼地毯的、如同光之海的平面倏地升起。當安潔莉姨婆以目光掃過結霜田野,並幾乎立刻看到小女孩就在田地東邊一棵大樹旁時,她對自己視力清晰絲毫不感訝異,並且有那麼一時半刻沉浸於凝視這幅絕美的真實景象,因為瑪…
文/安東尼.聖修伯里(Antoine de Saint-Exupéry) 我已經跟你說過那麼多沙漠的事,在繼續談沙漠以前,我想跟你描繪綠洲。一個綠洲的景象出現在我腦海,但那不是位在撒哈拉深處。飛機造就的另外一種奇蹟是,它會帶你直搗神秘的核心。你成了個生物學家,守在舷窗畔研究螞蟻窩般的人類活動,不帶感…
文/安東尼.聖修伯里(Antoine de Saint-Exupéry) 多虧那幾顆星星指引他方向,他上升了,邊盡量保持平穩。星星蒼白的磁石把他吸了過去。他痛苦掙扎了這麼久,就為了追尋一絲光亮,哪怕再黯淡,他也說什麼都不會放棄。哪怕一盞客棧的小燈,都會讓他感到富有,他都會繞著那讓他如此渴望的光明徵象…
於 11/19 首播的「經典也青春」,邀請到了寶瓶文化的社長兼總編輯朱亞君來到節目現場,為我們領讀法國自然文學的經典名著,讓・紀沃諾(1895-1970)的小說《種樹的男人》(L’homme qui plantait des arbres)。 這部作品原先是紀沃諾受《讀者文摘》所邀所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