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維鋼 後來我們才知道,有些事情從一開始就已經大錯特錯,就算用對方法,問題也無法解決。然而這樣的體悟,或許不是青春正盛、I want to play a game的危險心靈能夠了然於心,輕易接受世道無情,明白許多事情可能早就已經來不及了。 水森走向公園那天,夜涼如水,草木無聲,只有正在上演「死亡…
文/閔智炯;譯/黃莞婷 1. 巧遇的她 「我朋友在附近,我去見朋友。」 這段日子以來,我們約會結束後,我會送她到家附近,今天她卻先開了口,幾小時的吃飯喝茶,按理說應該要「確定關係」,我卻什麼也沒說。她的表情一如既往地平靜,但說不定等等跟朋友見面,會把我罵得狗血淋頭吧。 「回家小心。」 她活潑的笑容與…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為什麼他會被殺死?為什麼會死得那麼慘?他做了什麼遭來橫禍?他有預感自己會死嗎?當時是什麼狀況?有人知道這樁計謀嗎?怎麼會沒有人出來阻止慘案發生? 以《百年孤寂》征服千萬讀者的馬奎斯說《預知死亡紀事》才是他比較滿意的作品。 是因為發生於1951年的一件謀殺…
文/【新北市立丹鳳高中教務主任】宋怡慧 為了生存下來,你不能有名字,只能不斷地前進。但是每走一步,彷彿都是生命的一場豪賭,沒人知道這一步是離死亡近一點?還是離生存近一點? 《偷書賊 》中死神曾說:「我不斷地高估人類,也不停地低估他們……同樣是人,怎麼有人如此邪惡,又有人如此光明燦爛呢?人類的文字與故…
文/犁客 「那時我們像影集《CSI》一樣,戴著手套挑衣服;」張曼娟說,「然後和設計師在電腦上模擬搭配,光是挑衣服和搭配就花了一個禮拜。」 2016 臺北國際書展裡最特殊的,約莫是「張愛玲特展:愛玲進行式」的展區。負責策展的作家張曼娟,從張愛玲知名的極短篇〈愛〉當中汲取靈感,作為這次特展的主題。〈愛〉…
筆答/雷鈞;整理/犁客 「假如創作者決定在作品中引入社會事件,此舉對不同人群可能造成的影響,應該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事情。」雷鈞如此表示。 中國作家雷鈞,在金車教育基金會主辦、皇冠文化協辦的第四屆「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中,以長篇小說《黃》奪下首獎。這本小說當中,置入了幾年前發生在中國的駭人「男童挖眼」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