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莎拉.克勞斯諾斯坦;譯/胡訢諄 我第一次見到珊卓是在一個鑑識科學服務的研討會,剛剛結束後天性腦損傷罪犯的場次,成群的公務員、律師和學者湧向發酸的咖啡和出水的起司。我經過大廳一張摺疊桌,看見桌上鋪著宣傳手冊,旁邊立了一個標示,邀請人們把名片投入冰桶,就有機會贏得一瓶希哈紅酒。銀色的冰桶左右各有一個…
文/洪崇德;人物攝影/高信宗 友善的傾聽者 晚上七點鐘準時踏入晃晃二手書店,智傑與初見模樣相去無幾:髮型微亂,粗框眼鏡搭樸素襯衫,典型好打理的阿宅研究生款。看似十年如一日,但他從理學院畢業,在臺北從事媒體業,還拿過報導文學獎,三年前遷徙到臺東定居,在友人的不刻意聞問間,生活悄悄轉過幾個彎。 臉上的粗…
文/臥斧原載於【Medium】,經同意轉載 過去有段時期相當密集地閱讀村上春樹的作品。 以與俺年齡相仿、喜歡嘗試閱讀各式小說的讀者而言,類似狀況或許並不罕見──上個世紀八、九零年代交替之際,村上春樹的作品開始以一種洶湧到近乎喧嘩的方式登陸台灣書市,每個讀者閱讀的數量肯定不同,但以出版數量和銷售數量來…
文/陳君文 推薦這本書給對生活煩躁的你們,一起來學學城市夾縫求生兼作樂的一堂課: 「是否曾有些崩潰、無助時刻,使你想拋下一切,收起包袱流浪去?」 「然而流浪,可以成為一種選項嗎?」 這是在寫在《街頭生存指南》序篇的兩個問句,相信第一個問句,大家的答案都是肯定的。但第二個問句,則會有些遲疑吧?我也握有…
《致命廚娘:不要叫我傷寒瑪麗》的作者是個厲害的寫作者,俐落,不廢話,不拖拉,直指核心,而不乾枯。如果你常讀學位論文,大概知道我說的俐落是什麼意思。學位論文總有格式,比如若以這本傷寒的書為主題,論文架構除了研究動機,再來就會寫到傷寒,引經據典,寫中西方對傷寒的詮釋,傷寒此名詞的演變,古今醫家對傷寒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