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黃樓柯老師研究室的燈總是穩穩亮著

文/張文薰(臺大臺文所副教授) 在二○○四年至二○○八年之間,如果你從新生南路側門進來,緣著普通教室旁小徑轉入,請留心排球場下茂盛過頭的莽草。夾道矮灌木叢中漫開朱槿,鳳凰木高層枝椏間迎來兩層樓建築,漆著奇異的芥黃色。這棟草木染風情的建築物原屬地理系,拆掉後現為博雅教學館。曾經有個時代,走上二樓就是臺…

【土生土長】吃進了在地食物的單純與美好

文/Tina 攝/張界聰 耕田、收成,漫天稻香,是六、七〇年代的農村景象。而農民的汗水淋漓,造就了臺灣走向富庶年代的重要根基。對傳統農業來說,耕作不只是維持生計的來源,更是人類與土地的連結,人與人緊密連結的生活方式。如今,農村生活更成了現代人「回歸生活」的象徵。 這些年來我持續跑臺灣各產地,和農民們…

【怎麼拼出一個展?】盛況空前,白先勇大戰張愛玲?!──白先勇導讀《紅樓夢》

文、攝影/陳心怡 放下教學工作逾 20 年的白先勇,兩年前因老友一句「現在學生沒有耐性從頭到尾看《紅樓夢》了」,力邀他在台大開課講紅樓,油然升起一股使命感的白先勇於是點頭:「不看《紅樓夢》,那還了得?」台大這門《紅樓夢》人文講座,就在白先勇一回一回從頭帶讀下展開。 當時選課的人很快就爆滿,事隔兩年,…

該在乎的,是沿途的風景……

文/犢玫瑰 張愛玲說,成名要趁早,但我卻要說,挫折要趁早。年輕受挫承擔得起,還有機會爬起來。 日前一群台大學生為了完成登南湖大山的計劃,在網路上募資五十萬,結果引發網路媒體一片罵戰,姑且不論該課程原先設定要達到的學習目標,光是學生有這種奇想,本身就是一件令人費解的事情……若把人生比喻成登山的,登山的…

是殖民的遺跡,卻也是文學與歷史的見證──台北城市散步「楊佳嫻的溫州臺大」印象

文/何宛芳 走入臺灣大學周邊的溫州街小巷,放眼幾乎都是低矮而略顯凌亂的公寓,也難怪帶領這一次臺北城市散步「臺大溫州」場次的詩人楊佳嫻笑說,要逛遊這一帶,得要多用點想像力,才能體會巷弄街廓的歷史味道……。 即使如此,這個區域的歷史意義,仍是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