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夏民用功讀世界】原來卡夫卡也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情!

對於卡夫卡的認識不深,除了課堂上讀過的《變形記》,幾乎就沒有了。當時討論作品時,我(和同學們)總順著討論搬出「存在主義」和「虛無」這些如今絕對不敢掛在嘴邊的字詞。我們真的讀懂卡夫卡了嗎?或許,我們根本只是順著刻板印象,把自己放在一個安全的閱讀位置,只是為了可以湊上話題不被孤立。 出自不懂裝懂的自我厭…

卡夫卡短篇創作的黃金時代/《卡夫卡中短篇全集》

文/耿一偉(臺北藝術藝術總監,曾選編與譯註卡夫卡的《給菲莉絲的情書》) 即使《在流放地》要到1919年才正式出版,但作為卡夫卡中期作品,這部短篇小說與《判決》及《蛻變》之間,在主題上有著密切的內在連結,使得卡夫卡在1915年初時,甚至建議出版社將這《在流放地》、《審判》與《蛻變》集結在一起,以《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