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FG
圖片截自:Flicks And The City Plus YouTube 影片

史蒂芬史匹柏:《吹夢巨人》是個教我們要接受彼此差異的故事…

編譯/黃彥霖

第 69 屆坎城影展於日前盛大展開,曾執導《辛德勒的名單》、《慕尼黑》的導演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選在影展的第一個週末舉辦了新作《吹夢巨人》(The BFG)的全球首映。不過,在首映記者會上,這位本身也是猶太裔的金獎導演,也難逃被要求對原著作者羅德.達爾(Roald Dahl)明確的反猶太立場發表意見。

一名英語口音厚重的外國記者在記者會開始沒多久便問道,達爾的反猶太立場是否曾讓他在決定要改編《吹夢巨人》時產生猶豫。對此史匹柏皺著眉頭表示,他對達爾的私人故事並不熟悉,他只專注在達爾所寫的故事本身。

出身英國的羅德.達爾是名多產的創作者,他的短篇小說曾三度獲得愛倫坡獎(Edgar Awards),六○年代也曾替 007 電影寫過劇本,而讓他最為人所稱道的作品則是《飛天巨桃歷險記》(James and the Giant Peach)、《巧克力冒險工廠》(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到《狐狸爸爸萬歲》(Fantastic Mr. Fox)等暢銷數十年的童書經典。

1990 年 12 月 7 日,就在達爾去世兩週後,《紐約時報》刊出了一則由著名猶太社團反誹謗聯盟(Anti-Defamation League,ADL)全國總監法斯曼(Abraham Foxman)所投稿的批評文章,文中點明紐時在訃聞中,忽略了達爾的反猶太傾向,爆料達爾直到去世前一年都還曾向英國《獨立報》表示他「絕對是反以色列的,並且逐漸向反猶太靠攏」。法斯曼在文末挑明主旨:「不應在讚美其文學成就的同時卻隱瞞他充滿偏見的一面」。

不過,對於史匹柏來說顯然不是問題。「這是個教我們要接受彼此差異的故事。」史匹柏在記者會上說。「這是原作所代表的價值,也是我透過這部電影想表達的。」

史匹柏始終理性面對種族爭議

這不是史匹柏第一次和這種敏感的種族議題公開交手了。

2006 年該編自原著《復仇:以色列隊反恐隊的真實故事》(Vengeance: The True Story of an Israeli Counter-Terrorist Team)的電影《慕尼黑》,甫上映就引起各界輿論爭辯,無論是反對或擁護以色列議題的人士都對史匹柏過於「平衡」的中立立場感到不滿。

而史匹柏始終不改其志:「我知道這會讓我失去一些舊朋友,但我同時也會交到一些新朋友。」他在英國《電訊報》的訪問中說。「如果這部電影讓你覺得困擾、驚慌,令你生氣,忽視它並不會是一個好方法。或許你該做的是想想這些情緒到底是從哪裡來的。」

而這,應該也代表了他建議外界如何看待達爾以及《吹夢巨人》的理性態度。

達爾與充滿想像的童書世界

  1. 《查理與巧克力工廠》消失的章節重見天日
  2. 9月13日《巧克力冒險工廠》作者羅德.達爾生日
  3. 五個你不知道的聖修伯里與小王子面貌── 「和聖修伯里及《小王子》來場深度飛行」講座紀實

資料來源:PEOPLENY TimesTelegra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