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努力出頭天、累積一定財富,就會換來自由?其實,自由比財富更難追

「想活得自在,要有很大的本事。」──《自由之方》新書發表會

「如果有一張藥方,按時服用,日久可得自由,你願意一試嗎?」

翻開《自由之方》的第一句話,作者朱順慈就這麼提問了。這是朱順慈的第二本小說,和兩年前第一本小說《現在未來式》同樣地都在面對香港個人與集體的茫然困境。

這兩本小說都在台灣發行,也都在台灣舉辦新書會。週日午後大稻埕,僅有三三兩兩閒逛的遊客,特意來參加《自由之方》新書會的人並不多。寫小說,總希望有人看,像這樣的座談,「會有人來嗎?」是朱順慈的真實心情;然而,這也是她深刻感受到台灣與香港的不同之處。「在香港,我們會想:辦新書會,有什麼用?在台灣,頂多想著有沒有人來?而不會問有沒有用,我在台灣感受到的是人性化的連結,大家在意的不是功利計算,而是有沒有機會對話。」

回到香港務實算計的環境中,理應精明、蓬勃、節奏明快,比起台灣(或者台北),香港彷彿更能與世界接軌;然這麼多年下來,朱順慈感受到的不是香港的朝氣,而是沉悶與無力。於是,平時看中醫的她,決定從中醫觀點來為香港把脈,小說《自由之方》就在這樣的前提下鋪陳開來。

以中醫為香港把脈

男主角徐啟寧與男配角張震東(小張),兩人都是中醫:徐啟寧是正牌合格醫師,卻是沒自信、怕醫死人、也沒固定診所的「流動中醫」,而小張有家傳七百年的中醫背景,卻因無牌也不能行醫。兩人各有所長,卻也都有施展不開的困境,同樣反映出香港處處受限的環境。

「我自由嗎?比起在中醫診所掛單的日子,心態自由了,財政卻更不自由,三更窮五更更窮;小張自由嗎?他在便利店當個店員,卻還可以因利成便幫人看病!做到自己喜歡的事,考不到牌也沒所謂。」這是徐啟寧的獨白,小張於是幫他開了四帖「自由之方」;這也是小說裡最大膽的嘗試,因為朱順慈特地請中醫朋友開藥方,都是真實藥材也都能吃,但真能達到「自由」?這就留待讀者自己咀嚼字裡行間的奧妙。

香港的悶與無力

朱順慈說,香港的不自由有兩個層面,一個來自政治,面對來自內地巨大的壓力,不論是言論環境或者經濟環境,都讓港人愈加焦慮,卻又無力逃脫;另一是個人生活層面,包括家庭、事業、朋友、學業等,也似乎看不到希望。

最近兩年,香港學生自殺頻傳,就在朱順慈宣傳新書期,又有學童走上絕路。朱順慈看到整個社會缺乏給年輕人的機會,連小孩都感受得到這股壓力,當很多大人們抱怨現在年輕人吃不了苦時,卻沒有反省自己為年輕人締造了什麼樣的環境?

「坦白說,這個結構我改變不了,也不知道怎處理學生的無力,如果我用心靈導師的角度,很表面地鼓勵他們去追求夢想,這樣好像太便宜、太簡單,但我又不是激進的人,要他們往那激烈方向去,這時我才明白,當我試著理解他們的處境時,同時我也在看自己的處境。我似乎能夠理解他們為何鬱悶,我很無力,而這種無力瀰漫在社會各層面上。」

是各個層面沒有錯。你以為努力出頭天、累積一定財富,就會換來自由,《自由之方》裡的音樂界女強人李知然卻說:「香港很悶,睡不著很悶,生活很悶,活著很悶,工作很悶,沒有成就感很悶,音樂很悶。」徐啟寧的母親再加了一句重話:「想活得自在,要有很大的本事。」

原來,自由比財富更難追求。

朱順慈以自己的寫作為例。她說,創作當然希望有人喜歡,希望引起讀者共鳴,但如果事與願違呢?我們鼓勵人要追求夢想,卻沒有條件讓他實現夢想,而實現夢想(例如寫作)後,更大的挑戰是之後的問題(大賣還是滯銷?)。學生若有夢,身為教育工作者的朱順慈當然仍是鼓勵他付出行動,而不只是用現實感看待,但圓夢之後面對現實的勇氣,需要更多練習,這是朱順慈這些年來慢慢摸索出的心得。

自由,不在他方

為了撰寫《自由之方》,朱順慈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研讀《黃帝內經》、上網查找中醫相關資料,她對這些典籍的了解恐怕比許中醫系的學生、甚至醫生都更熟稔透徹。這個過程對她來說,像是遊戲,充滿樂趣。

年輕時的朱順慈,曾夢想當電影導演,雖然沒在第一時間踏入電影工作,而是進入大學執教,但她才明白:「我是想當一個說故事的人,故事可以用不同方式說,教學也是說故事,只是語言不同。」

年近四十時,她終於決定圓夢,用自己的積蓄獨立製作電影《佳釀》,然後又做了短片《記憶的溫度》,也做過電視節目;這過程中也同時完成了《現在未來式》與《自由之方》兩部小說。當然別忘了,朱順慈的正職,仍是大學教授。

創作不斷,朱順慈試圖在無力的大環境中,用行動找尋一個出口,同時也證明了:再怎麼被有形的環境限縮,無限的潛能依舊可以破繭躍出。

現在未來式》與《自由之方》兩部作品的一致特色就是圖文並茂,小說搭配香港現下時空氛圍的照片。這次為了呈現《自由之方》,也想重新看看香港,攝影師朱偉昇多半是沿著電車路線取景拍照,「其實香港很有秩序也很安全,在這城市走動,舒服得很。在香港生活,有一種寬容,誰也不用管誰,但是你需要幫助,就會有人幫你。」談到香港的美好時,朱順慈雙眼明亮。

自由之方》封面是郊區半山的芒草,與外人對香港擁擠的市街、絢爛的維多利亞港、古厝中藥鋪的印象很不一樣,這是朱順慈與攝影特地上山捕捉的風景。「我們討論很久,封面是要城市裡,還是郊外?在城市,雖然抬頭可以看到高樓中的一小片天空,也是自由,但這道行太高,所以我們決定還是到郊外尋找平靜。」

大隱於朝,中隱於市,小隱於野。我們總是會把大隱當目標,卻不免眼高手低,隱不了還有滅頂之危,人人隨波逐流的無力感,不正因此而起?朱順慈幽默地選擇了小隱之野,看起來雖不高段,但自己若能選擇並掌握每個當下,逐步累積出來的厚度,很可能遠遠超過當初的預料。這是自由。

自由之方》給的不是一劑藥到病除的萬靈丹,而是一種讓人縱觀精、氣、神與自己的態度,一如小張在自由之方第四帖給的眉批:「空方不空,人生滋味都在其中,至苦,至酸,至辛。」

我們都曾擁有過的夢想:

  1. 【果子離群索書】《暗影》的夢想與夢碎
  2. 蔡康永〈給年輕人的短信〉:你不用急著完成你的夢想,可是你要不斷地靠近夢想
  3. 【維斯塔愛看書】《為夢想跌倒,痛也值得!》:邁開大步,勇敢地追夢

 

延伸閱讀:

  1. 走在夢想的路上
  2. 向夢想前進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