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次療程要價美金一百五的閱讀療法,療癒書單大公開!
編譯/白之衡
如果你也喜歡閱讀,聽說閱讀可以舒緩情緒、暫別憂傷、想像出更好的自我等等功能,可能不會感到意外,但閱讀真的可以應用在臨床心理治療嗎?
想像一下:從戰場飽經創傷回來的士兵,因為你推薦了珍‧奧斯汀(Jane Austen)的小說而重新回歸正常人生,或者同理心不佳的學生因為你推薦的《哈利波特》而融入人群──有比這更好的事嗎?為了推廣心愛小說而得苦苦想一套務實說詞的你,從此不必再煩惱了!
這種透過閱讀進行心理治療的方法,稱作「閱讀療法」(bibliotherapy)。有些專家認為,閱讀療法的應用可以上溯至古希臘時代的大哲人柏拉圖(Plato),但真正被推廣開來則是十九世紀時,「現代心理學之父」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為從一戰退下來、飽受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所苦的士兵推薦書籍開始。
不過,今天在實踐閱讀療法工作上功勞最甚的,應該是來自英國的蘇珊‧艾德金(Susan Elderkin)和艾拉‧柏特豪(Ella Berthoud)。
艾德金和柏特豪曾是劍橋大學的同學,還在學校就讀的時候,她們還沒有為這套療法命名,就已經開始藉由交換書籍來試圖提升彼此的自信與療癒受擾的心靈。在實踐幾年之後,艾德金寫起了小說,柏特豪則開始畫家生涯,但除此之外,她們也開始向親友開起療癒用書單,一直到2008年,她們做的事終於成為一門專業,登上倫敦「人生學校」(The School of Life)的正式課程。
「我們相信在對的時間讀到對的書,能夠改變你的人生。我們的職責就是幫助你找到那本書。」如同柏特豪在個人網站寫下的這段話,她們在「人生學校」開設的閱讀療法,能夠透過當面或遠端的方式,為所有受負面情緒所苦的人評估心理狀態,並量身訂做一套閱讀清單。
不過,想要接受這套療法所費不貲,一次療程要價美金一百五十元,可非人人都負擔得起的。幸好兩人執業多年,加上正式開課之前累積的經驗與案例,足以讓她們將多年功力都濃縮在2014年出版的《小說藥方》(The Novel Cure,暫譯)裡。在這本書中,她們針對不同的個案推薦共七百五十一本書,這樣的數目,大概足以應付你一生面對的所有不同心病吧。
HouseBeautiful.com的編輯芬恩(Heather Finn)從《小說藥方》中選出五本書,認為讀完這幾本書,能實質上讓你感到生命更加快樂。我們也來看看是哪幾本書,還有書對應的症頭吧:
小說藥方:
1. 如果你對未來感到悲觀:
《金翅雀》(The Goldfinch),唐娜‧塔特(Donna Tartt)著
一個十三歲的小男孩從讓母親過世的意外中生還,並搬進朋友家中同住,帶著創傷活下去的故事。艾德金對這部普立茲小說獎得主的評語是,讀這本書很難不感到「也許你面對的阻礙終究不是那麼難以克服,有時候看到一位角色必須從比你擁有的內心坑洞更深之處挖掘出自我,真的很有幫助。」
2. 如果你想要增加自信:
《鷹與男孩》(A Kestrel for a Knave),貝瑞‧漢斯(Barry Hines)著
一位在沒落的煤礦小鎮長大的男孩在一隻鷹的陪伴下,學會為自己感到驕傲。「真是一本好美的書。」艾德金簡單給了這樣的評語。
3. 如果你感覺很有壓力:
《我的秘密城堡》(I Capture the Castle),朵蒂‧史密斯(Dodie Smith)著
這部1948年的小說透過日記體,以幽默的口吻描寫貧窮人家的十七歲英國少女的生活,這本書能教你如何「用輕鬆的態度生活下去」。
4. 如果你失戀了:
《情迷四月天》(The Enchanted April),伊莉莎白‧馮‧雅寧(Elizabeth von Arnim)著
1922年的作品,描寫四位英國女人同遊義大利時重新找回愛情的故事。如果你在兩人關係裡受傷了,艾德金說這本書「就是世上最棒的良藥」。
5. 如果你很悲痛:
《西摩小傳》(Seymour: An Introduction),J. D. 沙林傑(J.D. Salinger)著
沙林傑所創的角色巴弟(Buddy Glass),在他的哥哥西摩(Seymour Bernstein)自殺一年後,親口講述西摩人生故事的意識流小說。「身為讀者,你會感到自己的悲痛得到理解,」艾德金說,「這樣的感受能大大幫助你放下重擔。」
參考資料:
House Beautiful、THAT GOT ME THINKING、Ella Berthoud Paintings、BRIT+CO
閱讀,能帶給你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