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子離群索書】一本小書展開的棒球夢──兼敘永遠的強打者楊清瓏(上)
一本書往往展開一個世界,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而且愈是年少,這世界愈大。
小學五年級時,家裡出現一本書,我隨手翻閱,這一讀,竟開發了日後多年的興趣,自此我心裡的棒球熱持續發光,棒球夢持續編造,不願醒,不想散,算算已經快要半世紀了。
這本書薄薄一冊,叫做《無敵金龍》,是1969年金龍少棒隊在美國威廉波特奪冠,掀起棒球熱潮後,《中華日報》出版的小書。書裡除了14名小球員照片與簡介的點將錄,還有組隊經過,出國各項比賽的戰況與攻守記錄表。那時我尚未真正完整看過一場棒球賽,就因文字而遐想,而神遊,而成癡,一癡四十幾年。棒球是我著迷的運動唯二之一。
如今球迷看棒球,聊棒球,都以職棒為焦點,少棒畢竟相對之下算是小兒科。但我的年少時光,沒有職業棒球,成棒又笨得要命,業餘成棒後來站上國際舞台,是少棒球員帶動的棒球熱,逐級加溫,把成棒給催熟所帶來的效應。因此,少棒以及後來的三級棒球熱潮,便成為我輩回憶的深深印記。
但終究是回憶,中老年人的回憶與年輕一代接軌不了。當年我們心目中的小英雄,現在若在球場,大概都擔任教練,即使曾打職棒,也是遙遠的事,不在年輕球迷的印象裡。
關於少棒比賽,尤其1970年代,我的回憶與回味特別多,特別深濃,回味的不是比數、成績、紀錄等資料而已,也不只是戰況經過、戰局分析,似乎還蘊含著人生百般滋味在其中。畢竟運動場是人生縮影,球員奮鬥歷程,球隊奮戰經過,常化為勵志故事,在影像裡,在文字中,供人傳誦。我也常因此想起棒球相關的人與事,給我的一些感動,一些想法。說啟發也可以,鼓舞或警惕也可以,總之不時便會想起來。
譬如楊清瓏,現在大家叫他楊教練,有時擔任球評、球探。他是我心目中的強打者,永遠的第四棒。我常常想起關於楊清瓏的一些事情,尤其少棒時期,他在國內冠軍賽被乾坤一擊,讓球隊失去國家代表權,當場的那分震撼,日後的心理迴盪。
話說從頭。金龍旋風後,少棒成為國人著迷的事物,第二年,台灣少棒要衛冕。這時已不能如金龍一樣組成全國明星隊,必須分為南、北、中、東四區,一區一隊,組成一個區的明星隊伍,其中以中區金龍、南區七虎最強。楊清瓏是中區金龍陣中主投。
儘管在開賽前半年一項邀請賽中,楊清瓏代表台中巿忠孝國小棒球隊,曾投出完全比賽,六局中,令對手十八上,十八下。但金龍隊第一投手是下鉤投法、球路剛猛的蘇百慶。身高153公分,體重43公斤的楊清瓏,擅長變化球,還不是頭號王牌。
一龍一虎,這兩隊不如預期強勁,表現也不太穩定,戰到雙循環賽最後一場,積分平手,因此最後一場便是殊死戰,勝者代表國家,出國比賽,這在當年不開放觀光旅行的戒嚴時期可是一件大事。
七虎、金龍這場比賽僵持到最後一局(第六局),還是0比0。下半局,七虎進攻,兩出局,一人在壘,不料風雲變色,楊福興揮出兩分再見全壘打,場上投手正是楊清瓏。
這真的是石破天驚的一擊。現在我們看多了再見全壘打,即使如此還是會被震撼到,何況那時還是棒球的啟蒙時代。七虎支持者興高采烈,歡喜收割,而金龍隊敗者為寇,沒人理會,苦主楊清瓏因為是金龍隊的投手,我也不去想他的心情。我向來挺南部球隊,明明人在北部,不知道為什麼,不支持北部球隊,卻喜歡南部球隊。楊清瓏是敵方投手,不去管他。
直到楊清瓏國中上了屏東美和中學,青少棒、青棒打的都是美和隊,是我的南部球隊,且對抗台北華興中學。他是英雄,是強打者,是我們這一國的人。我開始回想他當年被擎天一棒打沈那時刻的心情,以及日後的心理。
一棒被擊沈,十二歲的孩子瞬間吞下敗投,江山在他手中失去,會不會心裡留下陰影,好像心底有個黑洞,會把所有噩夢、噩耗、噩運吸過去?這是不是後來楊清瓏不再當投手的原因?或許小孩子很快忘記悲慟,或許一直存留,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楊清瓏此後棄投從打,成為趙士強、呂明賜、陳金鋒出現之前,強打者的代名詞。
下一篇:►►一本小書展開的棒球夢──兼敘永遠的強打者楊清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