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子離群索書】活得「有意思」比較重要──韋小寶的賢拜小魚兒
Photo Credit: Pixabay

【果子離群索書】活得「有意思」比較重要──韋小寶的賢拜小魚兒

不,《絕代雙驕》不是古龍最好的作品,也談不上完美佳構,雖然它很紅,名氣很大,非常好看。

1966年《絕代雙驕》開始在雜誌連載時,古龍不到三十歲,已進入創作成熟期,但尚未到達顛峰期——成熟,意味在《絕代雙驕》中,古龍式風格已經顯現;顛峰未到,因為有些瑕疵,不是頂尖之作。緊接在後的《楚留香》系列、《多情劍客無情劍》,古龍創作生涯才邁入顛峰期,光芒眩目。

古龍寫《絕代雙驕》,想像力與創造力發揮得淋漓盡致,氣魄大,人物多,場面廣,情節雜,尤其出場人物達百人之多,更是驚人。然而成也人物,敗也人物,,《絕代雙驕》不是上品,原因就在這裡。這些人物,有些頗具特色,讓人難忘,也有形象模糊,給人此君出場多此一舉的感覺。也就是說,這部長篇,不必要的人物太多,拉出來的支線太蕪雜。

絕代雙驕》是古龍單篇作品最長的一部,五大冊,兩千頁(以風雲時代版為例)。只不過許多頁碼是副角與支線灌水出來的,是不必要的。小魚兒(江小魚)、燕南天、花無缺、十二星相、十大惡人、移花宮主,江別鶴父子⋯⋯,單單這二三十人,卡司便夠強,也夠多了,偏偏又來了慕容世家,九姊妹,八個丈夫(未嫁的九妹身邊也有個叫顧人玉的人),末尾甚至於冒出多位無名島高手。這些角色形象不分明,區隔不明顯,同時出場,糊成一團,圍繞著他們所發展出來的情節既多且雜,煩瑣得不得了。

作品雖有缺點,無論如何,《絕代雙驕》仍為精彩作品。最大優勢在於故事設定頗為討好。最特出的是,本來這樣的情節設定,整部小說應該充滿悲鬱氣息,但是並沒有。小說反而以輕鬆的調性行進。

調子的輕重悲喜,繫於小魚兒身上。在他長大之前,復仇怒火熊熊燃燒於小說各章節——移花宮主由愛生恨,追殺帶著移花宮婢女花月奴私奔的美男子江楓。花月奴臨死前生下雙胞胎,移花宮主決定帶走一個小孩(花無缺),讓他長大後與孿生兄弟(江小魚)自相殘殺。這是移花宮主的快意復仇。大俠燕南天則背負剛出生的江小魚,像帶子狼一樣,到惡人谷追殺出賣江楓的僕人江琴,這是伸張正義的復仇。

身世飄零、背負父母血債的小魚兒,在惡人谷長大的小魚兒,出谷後步步踏入移花宫主所設陷阱的小魚兒,並未成為古龍筆下傅紅雪那樣悲憤的人,反而以頑皮、機智、靈活、樂觀、開朗的正能量形象行走江湖。當他中毒,身陷山洞,非但不愁眉苦臉,還笑容滿面。問他怎麼不會發愁?他回答道:「發愁若能使我逃出去,我早就發愁了。」

當燕南天好不容易逮來陷害小魚兒父母的江別鶴(江琴)及其兒子江玉郎,他卻偷偷將兩人放走,問為什麼?他回答:「別人殺了我親人,是他們卑鄙惡毒,我若再殺了他們,豈非也變得和他們一樣了麼?所以我要他們活著來懺悔自己的罪惡,我覺得這樣做比殺死他們更有意思得多。」

不是什麼以德報怨或諸如寬恕等宗教原因 ,而是「更有意思」。小魚兒是個有意思的人,活著要有意思。他有小奸小惡,但知大是大非。他缺點一堆,不是俠之大者,不是民族英雄,也因此而更加可親可近。這是古龍人物之中少有的角色。另一特別的是,古龍居然成長小說般描述一個人物的身世和成長歷程。所以說,不管給《絕代雙驕》打多少分數,它在古龍作品中必然占有一席之地。

說《絕代雙驕》未達古龍個人創作顛峰,還表現於一處。這部小說仍存留一般武俠小說的老套,如武功秘笈、藏寶圖、一堆山洞、掉下懸崖一定不會死等設計。比武時無招勝有招的寫意手法也還沒充分運用,甚至於有不可思議武功的描述,例如移花宮主的絕招「移花接玉」(小說且費了些篇幅敘述其手法與運用原理)。另如「明玉功」、「嫁衣神功」,都很神奇。這時的寫作手法、敘述線條等,都還沒絕對古龍。古龍還沒完全從金庸的巨大身影走出來。

這可是古龍自己講的。古龍說:「我自己在開始寫武俠小說時,就幾乎是在拚命模仿金庸先生,寫了十年後,在寫《名劍風流》、《絕代雙驕》時,還是在模仿金庸先生。」

先講一聲。古龍謙稱模仿,但《絕代雙驕》不是學《鹿鼎記》的,恰好相反,《鹿鼎記》可能受到《絕代雙驕》影響,後者的創作時間比前者早三年。先有江小魚,才有韋小寶。

絕代雙驕》之後,古龍脫胎換骨,以強烈的個人風格,以及成熟的技法,睥睨武俠小說文壇。

※專欄內容為作家個人創作,不代表本站立場

說武俠,何謂武俠?:

  1. 在還不「武俠」的時代裡,如何表現「武俠」精神?──專訪《巫王志》作者鄭丰
  2. 【果子離群索書】美國靠科技、武林靠內力──武俠元素之「傳音入密」
  3. 【張耀升之黑是最溫暖的顏色】新武俠的突變與傳統武俠的告別:談徐皓峰《師父》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