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學家靠經驗能走多遠?魯克萊修之矛和宇宙論論證
魯克萊修(Titus Lucretius Carus)是古羅馬的詩人,用詩作闡述自己對宇宙的看法。在他遺留的著作裡,有一個看法引起大家注意。魯克萊修相信宇宙是無限大的,這並不稀奇,稀奇的是他為此提出的論證,妙到近乎嘴砲。
魯克萊修之矛
- 假設宇宙有邊界。
- 假設你站在宇宙的邊界旁邊,拿出一支標槍,往邊界丟,當標槍飛到邊界處,要嘛它穿過去,要嘛它彈回來。
- 如果標槍穿過去了,表示宇宙的邊界後面還有空間可以容納標槍,換句話說,你以為的邊界其實不是邊界,宇宙比你想像的更大。
- 如果標槍彈回來了,那一定是有東西檔著它,東西的存在需要空間,這顯示宇宙的邊界後面,還有空間可以容納把標槍檔下的東西,換句話說,你以為的邊界其實不是邊界,宇宙比你想像的更大。
首先,魯克萊修之矛是反證法:先假設自己要推翻的說法,然後證明從這說法可以導出矛盾。
再來,這個反證法的守備範圍擴及任何你可以想像的宇宙邊界。你不能說:好吧,魯克萊修你說的對,不過這只代表我剛剛以為的那個邊界不是邊界,我們可以再往前走個一公里,搞不好就會碰到真正的邊界了!這個說法行不通,因為就算你真的走完一公里,指著第二個你覺得是邊界之處,魯克萊修只需要把他的論證重講一次,就可以再度證明這次你找到的依然不是邊界。
當然,要建立魯克萊修之矛這個論證,我們不用真的辛苦跑到邊界旁,然後開始丟東西測試。這就是思想實驗(thought experiment)的好處:理想上,哲學家只要窩在沙發上,用一些具體的假想情境思考宇宙邊界的可能矛盾之處,就有機會證出些東西來。
空間的邊界
魯克萊修之矛的論述相當具體,很有吸引力,不過現在應該很少人認真覺得它有道理。以上述整理來說,最容易看出的瑕疵在前提(2):你怎麼知道標槍到達宇宙邊界時,除了穿過去和彈回來之外,沒有第三種選擇?
我們都經驗過牆壁,知道東西往牆上丟會彈回來,但事實上沒人去過宇宙邊界,所以沒人知道丟東西過去會怎樣。假設說,在到達你認為的「宇宙邊界」的那一瞬間,矛消失了,然後在消失的位置出現了一杯冬瓜茶朝我們飛回來,我們除了有東西喝,依然無從得知發生了什麼事情,並且也很難依此推論眼前的「邊界」到底是什麼。
另一個常見的回應,指出魯克萊修之矛有個錯誤預設:如果宇宙沒邊界,宇宙就是無限大。我們其實可以科幻地想像「沒邊界且有限大」的空間:假設一個空間,由傳送門包圍,你從這個空間的最右邊走出去,會從最左邊回來,那這個空間的大小有限,但沒有邊界。這類想法常用的類比是球體:地球表面空間有限,但沒有邊界,我們可以一直往東移動,最後從西邊回到原點。
不管是前提(2)的「第三種選擇」問題,還是「沒邊界就是無限大」的問題,我認為,都是出於人類用自己的經驗推論,結果推論過頭。
人類生存在物理空間當中,我們很熟悉身邊的空間和事物,我們知道看起來沒東西的空間可以填東西、可以走過去不被擋住,我們容易認為,如果物理空間有邊界,邊界的互動表現應該也會跟我們身邊這些空間一樣,但我們其實不確定事實上是不是這樣。
魯克萊修之矛的錯誤,在於高估了我們自己對空間邊界的理解,接著我們來看看哲學史上另一個好玩的論證,它的問題在我看來,是高估了我們對時間邊界的理解。
沒有上帝,哪來宇宙?
上帝是否存在,是宗教哲學的重要問題:有沒有一個全知全能全善永生不滅的超然事物,可以解釋宇宙萬物的存在?
在現代,一些哲學家把這個問題當成在邏輯和概念方面練手的題目,然而回到哲學還在擔任神學奴僕的中世紀,有些哲學家們試圖論證上帝存在,並不是因為他們認為上帝存在需要證據支持,而是因為他們認為,用邏輯研究上帝,是對上帝表達敬意的好方法。
兩千年來,哲學家生產了一大堆支持上帝存在的論證,有的訴諸道德,有的訴諸世間萬物的複雜。這些論證當中有一個類別,強調我們必須預設上帝,才能說明宇宙的存在。
宇宙論論證
- 每件事情都有原因,每件事情的原因也都有原因。
- 理論上,我們可以不斷往回追溯事情的原因,永遠不會被迫停止。
- 然而,這顯示過去的歷史是無限長:在今天之前,世界已經存在了無限久的時間。
- 說過去的歷史無限長,這聽起來很荒謬。
- 如果過去的歷史不是無限長,代表時間有個開端:某個事物引發了世界上的第一組事件。
- 然而,這個事物本身必須要「必然存在」。它的存在不能有原因,如果它需要原因才能存在,就無法成為時間真正的開端。
- 所以,有一個必然存在的事物,當初就是這個事物開啟了宇宙的歷史。
當然,宇宙論論證本身沒說這個事物是不是上帝,但是這事物必然存在又可以創造宇宙,總不會是冬瓜茶吧。
時間的邊界
如同所有哲學論證,宇宙論論證受到很多批評。一個常見的說法主張說:
- 我們都同意我們經驗過的事情當中沒有一項是憑空發生的,它們都需要被先發生的其他事件導致。
- 然而,這不代表說,如果時間和歷史有開端,位於開端的第一組事件,一樣需要被先發生的其他事件導致。因為我們都沒經驗過時間和歷史的開端,根本不知道那時候發生了什麼事情。
前面討論魯克萊修之矛,常見的批評提醒我們不要高估自己對空間邊界的理解:你以為我知道把東西往邊界丟是什麼情況,其實我不知道。
上面這個對宇宙論論證的批評,則提醒我們不要高估自己對時間邊界的理解:我以為我知道時間開端(如果有的話)的第一批事件是怎麼回事,其實我們不知道。
至少以我整理的這些粗略版本來說,這些論證在現在看起來很粗糙,甚至有點愚蠢可笑:怎麼會有正常人以為自己能拿日常經驗去類推空間和時間的極限?然而我們也必須知道,要探索未知,用已知來猜測未知,有時候是必然手段。而人類知識的前沿推進,一直靠的是有人勇於探索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