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書青鳥】紙本印刷復活!印刷術的再創作──它永遠對不準,好比人生
Photo Credit: 青鳥書店

【評書青鳥】紙本印刷復活!印刷術的再創作──它永遠對不準,好比人生

文/華正函

「工作室取名為O.OO,是Out Of Office的意思,希望可以胡思亂想,盡情做有趣的事,同時也是『0.00』之意,像是把自己清空,專職做印刷的感覺。」O.OO Design & Risograph ROOM負責人小四以工作室命名緣由作為講座的開場,談到自己運用Risograph(孔版印刷)做影像實驗的經驗,他戲稱自己與夥伴Pip是「兩個做平面設計同時愛玩Risograph的宅弟宅妹」,在沒有限制的小空間裡,激盪出設計與印刷間的火花。

無意尋獲印刷品,開啟Risograph的不解之緣

「我的習慣是,出國會蒐集當地的印刷品,不一定要多高級的紙張,簡單、單色、有特色就可以。別人出國都是帶食物的當伴手禮,像我們這種熱愛印刷的人,則會多拿一份印刷品,分送給身邊的朋友。」小四說,2012年在香港無意間尋得一張明信片,因而開啟與Risograph的不解之緣。他憶起在那張明信片的版權頁上打的「Risograph」字樣,當時還誤以為是Studio的名字,五年前尚未引進台灣的印刷方式,隨著小四與Pip的好奇而發酵,他們嘗試、企圖延展更多Risograph的可能性。

Risograph是由不同色版交疊而成,它永遠對不準,每張成品都是獨一無二的。「它沒有相處標準,是需要磨合期的印刷方式。很多人以為我們做Risograph就是在印東西,其實不然,Risograph帶給我們做平面設計的靈感,充滿不確定性因子的它,讓我們有很多能嘗試的機會。」小四利用Risograph看似缺陷的特色,從2015年開始進行年曆創作,希望自己實驗的作品,能成為他人有價值的收藏。

「對不準的情況下硬要去對準,近看像模糊的圖塊,拉遠卻能清晰看見數字,好比人生,當下一頭霧水,等到一段時間過去,邏輯和道理便浮出了水面。」 Risograph對小四而言,不只是創作的工具,更像是蒼茫大海中的燈塔,為他指引前方的路途。

面對設計,理想與現實的取捨

「設計師總是希望能做很酷、很實驗的視覺,但很多時候因為客戶預算、專案限制,設計只能限縮於一般的紙張。對我而言實驗是孔版印刷,但高成本常常讓我很掙扎,完成了一個很棒的作品,卻沒辦法用最理想的方式呈現它,這點讓我時常感到沮喪。」Project On Museum負責人彭冠傑誠實地說,自己常在理想與現實間拉扯,廣告出身的他,過去對印刷技術非常好奇,卻少有接觸的管道,難以深入印刷這塊領域。他分享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接觸印刷產業中的廠商,像是紙廠、印刷廠,從廠內師傅身上習得印刷眉角。

從新新展、臺北國際書展,至今年至台東設計中心舉辦的Intuition直覺展,彭冠傑細數自己在視覺上的突破,在有限預算中挑戰印刷的極限。舉臺北國際書展為例,他說最大的挑戰其實不是印刷的材質,而是版面的規劃,設計小至10公分的門票,大至陳列在市府大樓上七層樓高的海報文宣。想好呈現地點、給什麼樣的群眾閱讀,進而調整行距、字句等種種細節,他回顧這些前置作業,絕非如外行人想像「等比放大」容易。

「直覺展提醒設計師們,有時候我們在前期蒐集資料上做得太用力,卡在某個環節,會質疑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好。不是說這個流程不重要,而是我們需要一些『直覺』,更傾向自己的創作感受與衝動一些。這個展覽有一個重要的精神是,你看了之後,你的直覺給你什麼他就是什麼,而不完全是由我這個作者說了算。」踏在直覺之路上的彭冠傑,盼未來能挑戰大尺寸、大面積的圖像,或是跳脫印刷框架,以紙本以外的形式來表達,與空間結合、與人產生互動,不受限於任何形式,對他而言,這才是設計師的功課。

※專欄內容為作家個人創作,不代表本站立場

印刷持續進化:

  1. 【評書青鳥】紙本印刷復活!印刷術的再創作——大人的自宅活版印刷術活動側記
  2. 【陳夏民用功讀世界】少點狗血比較顧目瞅~閱讀《活版印刷三日月堂:第一部/星子的書籤》
  3. 謎一般爆紅的《想睡的兔子》= 隨需印刷顛覆市場的未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