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立峰讀古文撞到鄉民】高喊「明朝價值」然後投降清朝的那個人
Photo Credit: Wiki

【祁立峰讀古文撞到鄉民】高喊「明朝價值」然後投降清朝的那個人

最近同溫層內外有兩件事,貴圈裡因有書評談到《明朝》的政治隱喻,衍生出一些討論;而貴圈外呢則因為香港的反送中抗爭越演越烈,我族有了濃厚的亡國感。於是我想到了那個曾有過反抗信念,最後仍選擇投降仕清的錢謙益。

說起來明朝末年確實與今日臺灣或香港有許多對照性。政治黑暗,閹黨橫行,以及東西廠特務的骯髒勾當,明末除了怪與變態,士人卻又充盈著對國家民族的憂患與悲憤。有個著名的八卦,明亡後北京城外貼了一張紅紙,上面寫著「奉送大明江山一座」,底下署名是「八股朋友同具」,這張紅紙讓我們可以遙想那些明末的憤青與覺青他們的無力和痛苦。一個純粹由漢人建立的王朝,最後竟那麼不堪一擊。古代經典裡說的「用夏變夷」,最後成了自爽的X話,這大概是他們最痛心的。

另一方面,相對於香港的憤怒與覺醒,明末士大夫還有一種悲劇性的後見之明,像顧炎武著名的「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像「平日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這類的譏諷詩。好像差一點歷史就可以扭轉(真的嗎?),但一切都太遲了。於是就有了錢謙益這麼樣矛盾的人。

錢謙益最著名的就是他的貳臣身份。根據《清史稿》的記載,他是「明萬曆中進士,授編修,博學工詞章」,在崇禎朝官拜禮部侍郎。從文學觀來說,他其實反對復古,非常堅信「明朝價值」,在他所著的《初學記》裡是這麼說的:

夫文之必取法於漢也,詩之必取法於唐也,夫人而能言之也。漢之文有所以為漢者矣,唐之詩有所以為唐者矣。⋯⋯本朝自有本朝之文,而今取其似漢而非者為本朝之文;本朝自有本朝之詩,而今取其似唐而非者為本朝之詩。人盡蔽錮其心思,廢黜其耳目,而唯繆學之是師。在前人猶仿漢、唐之衣冠,在今人遂奉李、王為宗祖。承訛踵偽,莫知底止。(《初學記》)

由於明代前後七子追求復古,強調文必秦漢、詩必盛唐,錢謙益此處宣揚的則是「明朝價值」,「本朝自有本朝之文」,文章當然是要有本土價值的好。在古典時期,愛君愛本土其實沒什麼不對,從漢賦到六朝宮廷詩、到臺閣體,都是歌頌功德,稍微寄託一點諷喻。畢竟在君主集權時代,勇於反抗者少,為君王唱贊歌者多,如果這麼看來,敢於反抗威權,或藉著文學閃爍表述自己的衷腸,那是多麼難能可貴?

到了崇禎朝覆滅,錢謙益與其他朝臣在江南擁立小朝廷,不過一開始他還差點投錯票選錯人:

流賊陷京師,明臣議立君江寧。謙益陰推戴潞王,與馬士英議不合。已而福王立,懼得罪,上書誦士英功,士英引為禮部尚書。復力薦閹黨阮大鋮等,大鋮遂為兵部侍郎。順治三年,豫親王多鐸定江南,謙益迎降,命以禮部侍郎管秘書院事。馮銓充明史館正總裁,而謙益副之。(《清史稿》)

超譯一下就是說:老錢本來想挺清德,後來小英連任他「懼得罪」,上書讚嘆小英(以上純屬亂翻)。福王也就是南明的弘光帝即位,錢謙益也升任南明政權的禮部尚書。順治三年,豫親王多鐸平定江南,錢謙益開城迎降。從尚書被降級回侍郎,還兼任了明史館的霸氣副總裁。此間他的行為充滿了戲劇性,一下宣稱頭毛太多癢癢,率先剃頭蓄辮;一下又為弘光帝痛哭流涕不能起,這就是《明朝》小說裡詰問的:他是人格分裂者?還是老狐狸?但在矛盾的時局,這可能是他最大的表演,也是最曖昧最曲折的心聲吧?

我們現在對反抗有種浪漫的想像,對貳臣對跪舔有著鄙夷賤斥,某程度也是來自明清之際的遺民思維。當時有首嘲諷錢謙益的詩:「錢公出處好胸襟,山斗才名天下聞。國破從新朝北闕,官高依舊老東林」,極盡酸民之能事。但說實在的,「投降」這個詞未免太粗暴,文明的延續,文學的濛曖,有太多不能明說的、太多摺曲繁複的。後來乾隆即位開始搞清算,錢謙益的詩文差點沒法保留下來。根據《清實錄》乾隆這麼說:

錢謙益本一有才無行之人,在前明時,身躋膴仕,及本朝定鼎之初,率先投順,洊陟列卿,大節有虧,實不足齒於人類,朕從前序沈德潛所選《國朝詩別裁集》,曾明斥錢謙益等之非,黜其詩不錄,實為千古立綱常名教之大閑。(《清實錄》)

這句「不足齒於人類」實在已經大白話不用翻譯了,用世堅的語氣,乾隆你這個用字遣詞也算是滿高雅的齁?於是這一年(乾隆三十四年),下令全國將錢謙益《初學集》、《有學集》燒毀,好險當時的圖書刊刻已經進步,不如六朝以前的手抄本時代,所以最後的結果是「傳本至今不絕」。

我其實有些慶幸如今還好有這些詩文被留存下來。它見證了一個時代,一個堅信本朝價值卻最終耍表投機的士人,一個在投降與反抗的選擇間那麼極端、卻又何其類似的時代。最終錢謙益的這些著作或許也會投放到了宇宙,成為AI大數據的一部分,文明終究以一種無法焚燒燬板的方式被保存下來,成為一個時代終局的最後見證者。

※專欄內容為作家個人創作,不代表本站立場

反抗的各種表現:

  1. 見證暴力,讓一名溫和少年成為真正的反抗者
  2. 「不偷書的人,不會有什麼出息!」──那本教你偷書的書及其反抗意義
  3. 統治者比反抗者更相信:搖滾樂能撼動世界──專訪張鐵志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