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偵探社】不用成為更好的自己,而是更好地成為自己
文/愛麗絲
「這次宣傳時間很短,本來想說應該沒多少人會來,我很好奇大家為什麼會來?是被讀墨逼著來的嗎?」女人迷創辦人暨執行長張瑋軒綁著馬尾,身穿亮眼的黃色襯衫與牛仔褲,開玩笑似詢問台下讀者。「因為我很喜歡妳呀!」「因為我有關注女人迷、讀墨,而且我家就住對面,」讀者們紛紛舉手,台上台下笑成一團。
「還沒讀過這本書的請舉手,」張瑋軒冷不防換了話題,以自己的新書《親愛的,別害怕與眾不同》為題,看著大多數誠實舉手的讀者,張瑋軒直白回應,「欸不是,太多了吧!這麼棒的一本書還有這麼多人沒買,你們就知道在這個時代,要當個寫字的人是很不容易的,」
在慌亂奔忙的時代,有多少人願意停下來閱讀呢?「文字能夠持續發揮影響力,還是必須靠大家的支持,」張瑋軒誠摯地望向讀者,而這一場「閱讀偵探社」講座,就從張瑋軒為大家選書揭幕。
「我們要定義屬於自己的偉大,」
「大家都怎麼選要看的書呢?」張瑋軒習慣與讀者頻繁互動,台下也極具默契,好好接住她拋出的問題,「有人送的、有需要的時候去看、排行榜上的書,」讀者們的回答,幾乎涵括一般大眾所有閱讀需求——也包括張瑋軒的。
「創業是我從沒想過的世界,真的不知道會這麼難,」張瑋軒坦言財務、會計、法律、團隊經營、商業模式種種難題接踵而來,對歷史系畢業的她,都是全新的陌生領域,而她期待從閱讀裡找到答案。
作為新創企業,Netflix儼然是業界標竿,《零規則》一書中,創辦人暨執行長海斯汀(Reed Hastings)首次公開經營心法,從書名《No Rules Rules》 就語帶玄機,「其實《零規則》是界定規則的一本書,」Netflix顛覆傳統經營管理模式,自成獨樹一格的文化,正如張瑋軒希望在女人迷內打造的,「私下也只說你當著別人的面會說的話,」提到書裡印象深刻的幾個準則,幾乎都圍繞著真誠坦率、即時回饋,也讓她在閱讀時,重新審視自己與團隊、創作者,是否都能做到這些?「我的閱讀不只是閱讀,還必須有實際行動,發現問題就必須解決它,」似乎所有創業家都必備高行動力,才能不畏艱難將想法付諸實行。
張瑋軒創辦女人迷,書寫、閱讀、思考女力議題,優雅而真誠,自信而無懼,讓每一個漂浮的靈魂終於能著地,腳踏實地信步前行。「『一個偉大的企業必定有偉大的靈魂』哇,這句話太對了,而且我就是希望自己創造有靈魂的企業,我們要定義屬於自己的偉大。」
儘管創業從不在張瑋軒的人生計畫裡,仔細審視她的人生脈絡,卻有跡可循,一切彷彿從她選讀校系的大哉問開始。
「讀歷史系,是因為我想知道為什麼女人會變成女人現在這個樣子?」當時張瑋軒滿懷自信,認為讀歷史系就能找到解答,「結果我發現,這世界上沒有所謂的事實,一切都不是真的,卻也都是真的,」聽起來很玄,什麼都沒解釋,卻也什麼都解釋了。「就像歷史,雖然沒辦法回答我們為什麼,但可以給我們線索,提供一種看世界的角度,」而張瑋軒推薦的《人類大歷史》易讀、具高知識含量,像帶領讀者沿時間軸參與一場饗宴,探討集體認知的事實。
不用成為更好的自己,而是更好地成為自己
話鋒一轉,張瑋軒談及《一個瑜伽行者的自傳》,「這本書的行銷賣點其中一個就是『蘋果公司創辦人賈伯斯iPad必備,每年重讀、省思之書。』」業界另一個標竿賈伯斯必讀的書?那當然必須入手。好像從創業起,張瑋軒的閱讀經常圍繞著這件事考量,但看似目的性的選書,或許背後還有著命中註定般的相遇。
「你們都不知道,其實在2017年,我有一段非常黑暗的低潮期,憤怒、失望,覺得總是有沒做好的事,甚至想過要以死謝罪,也是那個時候,我遇到這本書,」《一個瑜伽行者的自傳》記錄印度著名瑜伽行者、靈性導師尤迦南達的一生,「對,其實這本書有很多精神層面的神秘經驗,你甚至會覺得完全顛覆自己對賈伯斯的想像,原來他會讀這種類型的書嗎?」
但閱讀這本書,像觸動某個開關,讓張瑋軒學著停下來、放下執著,「我不會再想著『我一定得是什麼樣子』,」張瑋瑄坦言,身為家中第二個女兒,從小到大她經常覺得自己是「Unwanted child」,不知道有誰愛她、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被愛著,經常認為自己「必須」、「應該」做到哪些事、是什麼樣子,但在書裡讀到一句「無論發生什麼,你都要記得我會愛你,」讓她在那一刻彷彿被療癒了,緊握的手終於能鬆開,好好擁抱自己。
「每個人都可以定義自己的生命,我們常常忘記這件事,這本書幫助我,讓我更好地成為自己。」這也與張瑋軒著作《親愛的,別害怕與眾不同》核心概念相同,她曾經深懷恐懼,缺乏自信,在人生裡如履薄冰、戰戰兢兢,深怕一不小心,就會墜入深淵——她卻曾身處自掘的深淵裡無法掙脫。
「我不知道是不是長相問題,從小到大,很多人都覺得我應該是人生勝利組,」有些無奈的事與願違,成長過程裡,張瑋軒其實老覺得自己格格不入。八歲時,她碰上人生第一次被霸凌。當年被逼到牆角、承受莫名對待的小女孩,如今終於學會迎向世界的目光,無所畏懼,成為真正的自己。「我知道有太多書都在教大家,要怎麼成為更好的自己,」但張瑋軒從自己的生命經驗裡,蛻變出不同的體悟,「我們其實不用成為更好的自己,而是要更好地成為自己,」關於自己的人生,誰都沒有標準答案,我們必須自己定義。
在寫作過程中,張瑋軒自我探索、尋找生命解答,重新細數人生每一個零碎片刻,「我沒想過會把八歲被霸凌那段寫出來,寫的時候,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會哭,」也許腦袋早早自動塵封痛苦記憶,但那些再次想起的回憶,其實都是讓我們成為如今面貌的一部份。
「三個關鍵字嗎?這題你每次問都會得到不同的答案,」笑著回答讀者提問,張瑋軒希望自己是迷人、真誠坦率的,「還有第三個關鍵字,張瑋軒,我就是我自己的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