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餓的毛毛蟲》作者艾瑞.卡爾辭世,享壽91歲
文/愛麗絲
一隻綠色的毛毛蟲,在書頁與各種食物間鑽進鑽出,肥厚身軀最終羽化成色彩斑斕的蝴蝶。這是艾瑞.卡爾(Eric Carle)最著名的《好餓的毛毛蟲》,於 1969 年問世,成為有史以來最暢銷的兒童讀物之一,也是許多孩子童年共有的記憶。如今,卡爾也成為我們在記憶裡緬懷的對象,根據日前其家屬發布的聲明,卡爾已於 5 月 23 日在家人的陪伴下,在位於麻薩諸塞州北安普敦的工作室中安詳離世,享壽 91 歲。
艾瑞.卡爾(Eric Carle)的繪本經常以昆蟲為主角,例如蜘蛛、瓢蟲等,當然還有那隻著名的毛毛蟲,都與卡爾本人一樣多彩而友善。卡爾四十歲才開始繪本創作,在他的職業生涯裡,一共替孩子們繪製了七十多本書。卡爾於紐約州雪城(Syracuse)出生,他的童年記憶充滿藝術、光亮,還有牽著父親的手,漫步在大自然中,而那正是卡爾最豐沛的靈感泉源。
卡爾曾於 2007 年的專訪裡提及,父親是一切的起點。「他牽著我走過許多路,並沿途向我解釋一切所見。」卡爾的父親沿路指出了狐狸洞、蜘蛛網和鳥巢,讓年幼的卡爾親身體驗美麗而謎漾的大自然,也成為他難以忘懷的童年光景。
然而,之後因母親的思鄉之情,卡爾的父母決定從紐約搬回家鄉德國——卻趕在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卡爾曾憶及:「我們所有人都為此感到遺憾。戰爭使一切事物失色,城市各處都被軍服迷彩的灰色、綠色、棕色等偽裝覆蓋。」卡爾曾遭到老師毆打、碰上士兵開槍射擊。他心愛的父親,在被徵召為納粹而戰後,在俄羅斯戰俘營失去蹤影。在繪製《好飢餓的毛毛蟲》之前,卡爾在戰爭中,親身經歷了飢餓與一切苦痛。
二十三歲時,卡爾從藝術學校畢業回到美國,立即被《紐約時報》聘用。韓戰期間,他曾在美軍服役,之後便投身廣告界。或許正是廣告界的經歷奠基他在《好餓的毛毛蟲》裡,能用簡單、直覺的語言表達引起共鳴,更深具教育意義。譬如在書裡提及,「當週六到來時,飢餓的毛毛蟲咬著一塊巧克力蛋糕、一個冰淇淋捲、一塊鹹菜,一塊瑞士奶酪、一塊義大利香腸、一支棒棒糖、一塊櫻桃派、一片蛋糕和一塊西瓜」,孩子將能透過閱讀認識許多陌生的單字、數字,並建立對星期的概念。
卡爾在企鵝蘭登書屋(Penguin Random House)於 2019 年發布的紀念影片中提及,自己與出版商都曾好奇,為什麼《好餓的毛毛蟲》能深獲讀者喜愛,深思之後,他認為「因為這是一本充滿希望的書,」儘管當年已高齡八十九歲,卡爾的雙眼與他的創作同樣閃耀靈動,「孩子們需要希望。小小的毛毛蟲,未來能蛻變成美麗的蝴蝶,憑藉自己的才能飛向世界。當他們自問我能做到嗎?『是的,你會的。』這是《好餓的毛毛蟲》給孩子的肯定,也是這本書如此吸引人的原因。」
如今,卡爾安詳離世,但他留給我們如蝴蝶般色彩斑斕的記憶,將永遠縈繞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