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咖啡魚兒 「可是我們長大了,就沒有勇氣再一次義無反顧的叛逆。所以我們接受錯過。」 也許曾經的我們都曾步步回頭,像個傻瓜一樣盼著記憶裡的誰能為我們停留,而現實卻是他步步退後,拋下了曾經相戀的結果,故事的結尾並沒有對上開頭的炙熱,熬了無數個夜晚後,也許哪一天就想透了,從某些層面上來說,我們的結局也算…
科幻或奇幻小說改編成影視作品,有時為了節奏有時為了聚焦,必須做出適當的刪減,所以,如果閱讀鶲著,常常更能了解在影像敘事裡沒能仔細講述的設定細節。 另一方面,雖然「科幻」(未來、宇宙、人工智慧)和「奇幻」(中世紀、幻想生物、魔法與咒語)給人的印象完全不同,但本質其實幾乎相通,許多擅長其中一個類型的作家…
文/犁客 遼闊宇宙某處有一顆叫做「烏拉斯」的豐饒星球,上頭住著一群人,很久之前,其中有一小部分人因為政治理念不合,殖民到資源貧瘠的衛星「安納瑞斯」,建立截然不同的政體。經過多年,這兩方互看不大順眼、不怎麼往來,但還算相安無事;後來,有個安納瑞斯土生土長的科學家,為了搞研究而離開安納瑞斯、來到烏拉斯,…
文/黃涵榆(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教授) 在眾多「後─」的宣告(後現代、後政治、後自然、後真相、後民主⋯⋯)之中,在人們普遍不再相信結構性的政治與社會改造,在一片政治憂鬱、冷感或「芒果乾」的氛圍之中,我們還有必要、還可能談論或想像烏托邦嗎? 更根本的問題是:我們真的理解何謂「烏托邦」,或者我們是否思…
側記/尤騰輝;攝影/謝定宇 陳德政在他今年的新書《我們告別的時刻》回顧了青春期的九零記憶,邁入四十不惑的階段,他形容人生並非電影,走到生命中場自然想回頭望,如同他鍾愛的導演王家衛所言:「前進的唯一方式是記得自己的過去。」 我們常用某個代表事件作為某個時代結束與開啟的標記,這是劃分歷史的一種途徑,例如…
文/犁客 或許有人認為科幻與奇幻是兩種天差地遠的類型,一個可能有太空船、機器人和雷射槍,另一個可能有魔法師、獨角獸和噴火龍,但事實上這是不很正確的刻板印象。科幻和奇幻類型的重點都在故事裡加入現實沒有的設定,不同的是這些設定有的用科學方式解釋(其中仍會有許多和現實科學不完全相符的部分),有的則用魔法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