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秒讀 後疫新世界,醞釀哪些新機會?掌握疫後新常態 發表於 17 12 月, 2021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GT#2...Off permanently 文/孫明德 後疫情時代,不同產品項目冷熱有別,跟疫情造成生活型態轉變明顯有直接關係,但更重要的是,有哪些消費行為被影響,進而造成消費業態的長期改變? 1. 台商、台幹回到台灣,帶回投資、消費熱潮 完整文章
雜誌精選 直擊台灣、越南、印尼、緬甸,供應鏈下南洋 發表於 3 7 月, 2019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遠見雜誌 中美貿易戰一波又一波,許多跨國企業已經發現,「大陸製造」真的回不去了!《遠見雜誌》深入剖析,高階回流台灣、中低階布局南洋,已成台商最佳解方。除了台商正在大挪移,其他國家的跨國供應鏈也正在下南洋,前進東南亞。完整文章
雜誌精選 怎麼了? 發表於 13 1 月, 2017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Pixabay 文/商業周刊提供 會議中,我正分配任務,只見一位資深同仁臉色越來越難看,「你現在是不是很不耐煩?」我停下來問,希望當下解決他的情緒問題,確保任務順利達成。但他給我碰了軟釘子,「沒有啊!」 後來回想才發覺,我問錯問題了。後來又碰到一次類似情境,這次我把問句改成:「我看到你的臉有點脹紅,跟平常不太一樣,怎麼了?」 完整文章
雜誌精選 不會東協語?去當地再學就好:笨蛋,重點在英文! 發表於 2 9 月, 2016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graphicstock 文/賀桂芬、劉光瑩、程晏鈴 「七、八間學校忽然申請要成立研究中心,」暨南大學東南亞學系主任李美賢接受《天下》採訪時坦言,許多學校為了教育部的補助經費,提出東南亞相關申請案,「這些短期計劃為了資源,不為別的,應該針對長期人才培育,提出計劃。」 政治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執行長楊昊批評,資源太過分散,各部會提出因應新南向措施,卻像堆積木,「最後堆出來的東西,也不知道長什麼樣子。」 完整文章
雜誌精選 新南向,不能只有政策 發表於 18 8 月, 2016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Pixabay 文/吳琬瑜 今年七月,「天下經濟論壇」夏季場中,最受台下數百位聽眾歡迎的專題論壇是「AEC 2025,南向新樂園」,並且在會後的問卷表示,希望《天下》能繼續探索台商在東協的成功或失敗經驗。 當天,我們也邀請總統府新南向政策辦公室主任黃志芳與講者交流。新加坡《聯合早報》總編輯吳新迪直問黃志芳的問題是:蔡英文政府的新南向政策內容是什麼? 完整文章
雜誌精選 等待有兩種 發表於 28 7 月, 2016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GraphicStock 文/商業周刊提供 一場上海的研討會裡,十四名台灣派駐中國的銀行行長、兩百多名台商,大家探討著全球景氣的走向。 英國脫歐後,景氣更加低迷了;中國企業的壞帳最近常無預期的被炸開來,銀行家們如坐針氈;對台商而言,外銷訂單的能見度越來越低,雪上加霜的是,有些企業更面臨二代接班的混亂期。 這個時候,該做什麼? 完整文章
雜誌精選 招聘 740 萬台灣青年 發表於 14 7 月, 2016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GraphicStock 文/商業周刊提供 從一線城市到三線城市,從官方到民間,從產業界到學界,兩岸全體總動員,搶進這波「契作年輕人」商機,背後的利益糾葛,價值新台幣兩千億元,本刊獨家深入兩岸四大現場,直擊中國如何收買台灣年輕人的心。 4 月 27 日.第一站東莞 傳統台商大本營,見證台青「落戶」現場 說白了,就是統戰啊! 花錢讓你交出台胞證來創業 這個追蹤採訪,是從年輕人們的耳語開始的。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伍叔叔的愛國刺青,卻讓他再也回不去朝思暮想的家…… 發表於 6 6 月, 2016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From Flickr C BY Anav Rin 文/秦嗣林 伍叔叔本名叫伍思翰,江蘇鹽城人,雖然他是南方人,可是身高超過一米八五,魁梧得像一座鐵塔似的。伍叔叔在父親的建材行擔任搬運工人,從小我就看著他駕著滿載水泥、木料的三輪馬達貨車,鎮日穿梭各個工地。他力氣大得出奇,一口氣能扛三包水泥,當他站出來,活脫脫就是水滸傳裡的草莽英雄,所以父親都管他叫「大漢」,他則叫我父親一聲「三哥」。 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