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克新聞】S3EP42:台語人有電影夢──《台語片的魔力》

什麼時候我們才意識到電影裏面出現的語言、各個角色使用的語言,都不是理所當然的。 在台灣的電影環境中,曾經有這樣的年代,在電影中說台語是「主流商業」的作法,即使這部電影講的是「抗日諜報」的故事。 為什麼台語片要說台語?因為台語曾經是台灣的通用語言,說台語的電影市場就是比較大。所以台語片不只氣氛苦情題材…

把商品賣給所有人,註定會失敗!奧美廣告葉明桂:「定位」是行銷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事

文/葉明桂 如何將產品進化成有生命的品牌 大多數的產品,只有具備品牌之名,卻不是真正的品牌。許多企業只是擁有一個知名的品牌名稱,和一些不錯的產品,但銷售業績主要來自於產品的競爭力而不是靠品牌給力。 一個好產品,本來就應賣得不錯,但是如果它是個真正的品牌,可以賣得更好。 在這個時代,所有行銷人員都會贊…

「谷歌可能無意間製造出邪惡的東西。」馬斯克:AI會一路追殺人類,搭SpaceX 火箭也逃不掉

文/凱德.梅茲;譯/王曉伯 2014年11月14日,伊隆.馬斯克在前沿網(Edge.org)貼文指出,在「深度心智」(DeepMind)這樣的實驗室中,人工智慧正以令人擔憂的速度進步: 除非你直接接觸像深度心智這樣的團體,你根本無從知道它的進步有多快──它已接近指數型成長。這樣的情況可能在五年內就會…

「哈囉,我是臉書的馬克。」祖克柏親自Call人才,為何「臉書人工智慧研究中心」這麼重要?

文/凱德.梅茲;譯/王曉伯 馬克奧瑞里歐.瑞桑多(Marc’Aurelio Ranzato)打電話給他在研究所時的指導教授楊立昆(Yann LeCun),尋求對臉書挖角一事的建議。楊立昆並不贊同。他在2002年時也曾遭遇類似情況。當時成立不過四年的谷歌想聘請楊立昆來主持研究部門,而他拒絕了,原因在於…

朋友如何變成敵人?顛覆商業生態系的關鍵

基礎經濟學區分與焦點組織、也就是與你相關的三種參與者:對手、替代者和互補者。傳統顛覆和生態系顛覆之間的主要區別在於,威脅的來源不是從對手開始,而是從價值的良性共同創造者開始。要理解這一點,我們需要重新檢討導致價值創造和價值破壞的相互作用。

時代的眼淚,是追上產業轉型的變化,卻努力錯方向⋯⋯

真正的柯達故事,顯示公司成功克服了早期困境,並根據過去應對傳統顛覆的舊規則,做了所有正確的事情:柯達管理技術的轉變,改造了組織,實現了目標,並成為數位沖印領域的領導者;但它掌握數位沖印業務之時,也是沖印業務即將被數位瀏覽取代之際。螢幕取代相紙,智慧手機取代紙本相簿,社群媒體貼文取代沖印相片,然後柯達的世界開始走下坡。

對陌生人的信任感,可以促進世界經濟發展?

文/瑞秋.波茲蔓;譯/林添貴 信任不是一種精緻的東西,一種生活中可以選擇的附加物品。我們日常生活的許多活動都得依靠它。除非我們信任別人,否則怎能吃飯、開車、工作、採買、搭飛機、看醫生、細說內心祕密?政治學者艾瑞克.烏斯蘭德(Eric Uslaner)說:「信任就是社會生活的雞湯。」 舉例而言,當我點…

【一週E書】平平都是科技大亨,這人就是特別欠罵

文/犁客 同樣都是因為發展科技而成為產業領導、跨國鉅富、慈善閱讀推廣者或者開創新時代神級革命偶像的幾個人物,在大眾眼中的形象當然有袌有貶──就算不提大家可能本來就看有錢人不大順眼,他們的商業手段有些爭議之處是明擺著的事實,你不會覺得老老實實賣軟體或者一直提供免費網站服務給你使用就會讓他們變得富可敵國…

【經典也青春】彼得.杜拉克也推崇的實業家——賴譽夫談澀澤榮一的《論語與算盤》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我對彼得.杜拉克的深刻印象,與其說來自他的企業經營管理理念著作,不如說當讀到他的自傳:《旁觀者》時的驚艷。光是書名取為《旁觀者》,書中對於語言的運用,拉出時間軸、展開大格局鳥瞰歷史的氣度,以及動盪時代中對人事物的細膩觀察,最後沉澱出獨特的思想、見解,也就…

《進擊的巨人》最大的特色不是巨人,而是編劇手法

文/臥斧 ※原載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以編劇──尤其是日本的商業長篇連載漫畫──角度來看,《進擊的巨人》(進撃の巨人)相當特別。 少女漫畫俺所知有限,無從比較,但以日本的少年/青年/成人(不是色情漫畫,而是涉及政治、性或者大量暴力議題的作品)長篇漫畫來看,大多數的作品,在初始的幾話,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