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特派】在日本細品台灣文學的滋味

文/劉子瑜 台灣和日本乍看經貿交流相當頻繁,但在庶民生活裡,許多日本人對台灣的理解程度卻很單向,侷限在書店裡的旅遊書上,對台灣印象的回應關鍵字僅有芒果冰、小籠包、故宮、101,甚至有以為到台灣觀光要換匯人民幣。讓日本重新認識台灣,理解過去台灣與日本深刻淵源,明白日本引揚歸返後台灣土地上的變化,放眼未…

台灣出生、日本成長──台籍作家王震緒榮獲直木賞!

文/風傳媒原文刊載於風傳媒,獲授權轉載 日本兩大文學獎芥川賞與直木賞 16 日晚間宣布得主,46 歲的台灣作家王震緒(日本筆名為東山彰良)以國共內戰及台灣戰後社會為背景的長篇小說《流》,成為繼邱永漢(1956)、陳舜臣(1969)之後、第 3 位摘下直木賞的台裔作家。在台灣享有盛名的日本知名作家司馬…

【經典也青春】《1984》、《動物農莊》的創作源頭──廖彥博談歐威爾《向加泰隆尼亞致敬》

本週四(6/25)播出的「經典也青春」再度邀請到歷史作家、譯者廖彥博來到現場,為我們介紹英國作家喬治・歐威爾在親身參與西班牙內戰之後,所寫下的報導文學作品《向加泰隆尼亞致敬》。 在這場戰爭初期,歐威爾抱持著滿腔理想,希望能透過這場戰役,與從世界各地前來參戰的志願者,一起推翻佛朗哥的右派獨裁政權,並落…

【果子離群索書】歷史小說教我的事

歷史小說,我不見得那麼愛讀,常翻閱,多少帶點功利取向,希望透過小說,增進對歷史本身的理解。但此舉正說明了歷史小說的威力、魔力與魅力。 從讀者角度出發,歷史小說教我的事,主要是:關注或引發興趣於某段某部分的歷史、補綴史書空白、解開史實不解之處,以及增加歷史知識。 一段歷史人事,讓人耳熟能詳,很少是因為…

民國北平的最後一瞥/《北平無戰事》

文/廖彥博 《北平無戰事》是一部精彩萬分的懸疑諜戰小說,之所以精彩,除了情節之外,還在於小說的時空背景:那令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九四八年北平城。 二十一世紀初的台灣,關於「民國」的符號在我們身邊仍然隨處可見:買早點時從口袋掏出有蔣中正頭像的硬幣、報紙或公文書上的民國年號、以及不一定出得了台灣島的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