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秒讀 旅行途中的火燒車體悟:人生,不需要提前煩惱 發表於 27 7 月, 2022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John Knight 文/潔媽 在整趟旅行中,所有的交通接駁最讓我擔心有意外的就屬從蘇格蘭愛丁堡到英格蘭劍橋這段行程了。兩地之間有五百七十公里的距離,火車行駛時間是五個半小時,但重點是這趟行程中需要轉兩次車,而在約克轉車的時間只有短短八分鐘。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仰望星斗,不如朝它走去──從自主的心靈,開出自在的世界,實現與至愛的永恆之約 發表於 25 7 月, 2022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mouli choudari 文/蔡璧名 正是時候懂莊子,只一個轉身的距離 認識《莊子》那年,我二十一歲。酷愛自由。沒想過要成為大宗師。 似乎讀懂〈大宗師〉這年,我四十九歲。知道大宗師才能無所不自主、無所不自在、無所不自由。那我也要。 問題是,這真自由,誰人體悟?誰能給我? 解《莊》至此,五年默然。 我不是一代宗師,只是將大宗師的文字,淺顯說予知心聽的小廝。 延續數十年的尋找、探求。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募資提案教父的銷售攻心術:想成交?先善用顧客的悲觀思維! 發表於 22 7 月, 2022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franchise opportunities 文/歐倫.克拉夫;譯/廖建容 大家都喜歡樂觀主義者。在找朋友、員工、領導人,尤其是業務銷售人員時,積極正向的人生觀是最重要的特質之一。我們總是教孩子,樂觀進取的態度是成功的關鍵。而且幾乎所有自我成長的書,都是以「你辦得到!」開始幫你洗腦。畢竟,正向思考可以創造奇蹟,不是嗎?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在天涯海角,擁抱不完美的自己 發表於 21 7 月, 2022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Shriram Rajagopalan 文/潔媽 回到台灣之後,有一回我問起米蟲,這趟旅程有什麼收穫或印象深刻的感觸嗎? 她回道,見過世界之後,更懂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像以前那麼喜歡出風頭,更懂得沉潛蟄伏的道理,以前見識太狹隘,以為世界就是自己眼中的樣子。 她說:「媽咪,妳還記得在挪威北極圈那個沙灘上嗎?」 「當然記得。這個沙灘是妳在旅程中印象最深刻收穫最多的地方?」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莊子的自由之路──心能自主、身能鬆柔、情能自在,生得自由 發表於 20 7 月, 2022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Abdul Rahman 文/蔡璧名 莊子說要看清姑射山系的全貌,只要跟隨在有腳的人身後,前往這七座絕美之域,輕鬆就能遍覽山丘由起而伏的清麗稜線。 於是,有腳的我追隨莊子,姑射山友追隨我。我們就一起,用緣督以為經的胴體、虛實分明的步伐,逍遙悠遊於其間。第一梯既往,第二梯復來。如此輕靈地走過一個又一個的可愛山丘。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這句話讓我好受傷!人氣心理師告訴你如何分辨情緒與事實 發表於 20 7 月, 2022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My Photo Journeys 文/五百田達成;譯/李貞慧 主管對你說:「我不是早就告訴過你,這份文件要用這種格式提交吧?」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大家都愛職場自由行, 主管你該怎麼辦? 發表於 20 7 月, 2022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Artem Beliaikin 文/莊淑芬 調查顯示:9 成離職者表示不後悔抉擇。疫情催生的新工作型態,反倒正中年輕人下懷。想留住人才,企業該怎麼形塑兼具彈性與挑戰的夢幻職場? 一個盛夏中午,當我坐在餐廳注視面前準備辭職的年輕伙伴,心中感觸良多。 這是一場嚴肅的人事對談,也是我近年來回台工作後,第一次親上火線慰留人才。不輕言放棄,始終是我面對人事流動的基本理念。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疫苗誠可貴,解藥更關鍵 發表於 19 7 月, 2022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Timothy Vollmer 文/比爾.蓋茲;譯/鄭方逸 這次抗病毒之戰,我們創造了疫苗奇蹟, 但疫苗誠可貴,要終結疫情、治療長新冠,解藥更關鍵。 當疫情大爆發時,能有效治療非常重要。 地塞米松是從1950年代就開始使用的類固醇,可讓新冠重症病患的死亡率減低將近三分之一,治療方式其實有點違反直覺︰它會抑制免疫系統的防禦反應。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明明說是為我好,聽了反而更受傷?兩關鍵句識破有毒人格的假好心 發表於 18 7 月, 2022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Sean Loyless 文/五百田達成;譯/李貞慧 「要當業務,一定要讀過這本書。我可是為你好才告訴你的。」 「咦?你不敢吃海膽?天啊你這輩子白活了。」 像這類的對話,在職場或生活中都很常見。聽到這種「好像是為你著想」 卻讓自己很有壓力的建議,是不是經常接受也不是,不接受也不是?接受可能違背了自己的意願,過不去心裡那關;不接受好像又很不懂事、不識好歹。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身體的疼痛很難受,所以我們會努力避免;心裡的痛苦也一樣,必須培養精神的免疫力 發表於 18 7 月, 2022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暢銷新版)》天下雜誌出版提供 文/達賴喇嘛、戴斯蒙.屠圖、道格拉斯.亞伯拉姆;譯/韓絜光 「其實很簡單,」達賴喇嘛說道:「大家都知道身體的疼痛很難受,所以會努力避免。不只治療疾病,我們還希望預防疾病,想辦法增強身體的免疫力。心裡的痛苦也一樣難過,所以我們同樣應該想辦法緩和它。要做到這點,方法就是培養精神的免疫力。」 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