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小貓瞿欣怡開宗明義即說,這本書表面寫的是食物,事實上寫的是鄉愁。是故鄉北平兒。 梁老大量地寫北平的食物和餐廳,吃喝的模樣與軼事使北平的一切鮮活起來,另也兼及回顧了動亂流離後移居的台灣和美國。 我不禁有些感慨,全球化大概終將使得各地口味越趨一致化,這樣冶於…
文/DEAR 08月號/2020 第20期 封面故事 在台灣生活多年,若不是有機會旅居海外,我可能不會驚覺自己的家鄉有多特別。 澳洲地廣人稀,往返於郊區的城鎮之間大多只能依靠班次稀少的長途客運,就算是景點密集的大城市,也常發生鐵路維修或是班次大誤點的情形。習慣了五分鐘一班的台北捷運,對於這樣的劇變,…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本文標題出自作者蔡素芬1994年出版《鹽田兒女》的原序。 完整的段落是: 「寫法傳統,無非是對人物有了真誠的感悟,寧以切合他們感情的方式,平實表達俗世生活。大千世界,驚濤與靜浪原可並容,此處無意故做詭異瑰奇。故事是大眾裡的,自然也要歸屬於大眾。」 我很為…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腦中響著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的樂音,我沉入陳列文字深深的底層。 備嘗艱辛,淡然以對,何等的厚實內在! 這溫煦的文字是由身體踩進土地的經歷所得,是揮汗勞動建構的肌理而就,是家鄉田地一吋一吋的墾殖的具體默示。 因而才能寫出〈無怨〉這般撫慰人心的好作品。 「陽…
文/莊子軒;人物攝影/汪正翔 年假一眨眼過去了,春寒漠漠令人慵倦思睡。與林蔚昀相約巷弄中的咖啡館,一陣閒聊,發現我們共同點不少,面對生活總帶著焦慮。我們沒有辦公室,掀開筆電即可寫稿收信,但這份率性自由卻是公事與家務界線模糊的開端。育兒,灑掃,張羅三餐,在我寫稿打盹神馳的片刻,我們的作家媽媽正被上述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