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聽覺在胎兒時期四、五個月大時開始發展,約六個月大時開始對外界的聲音產生反應,因此許多胎教行為會透過聲音進行。死亡的過程中,聽覺是最後喪失的感官。人最早的溝通行為亦是透過聲音來傳遞訊息、情緒和需求,進而發展語言,產生文字,文明開始出現,甚至發展出產生、錄製、傳送及播放聲音的技術。 物理學上,聲音…
文/許馨仁;攝/Kris Kang 潘虹妮 屏東人,曾北漂到基隆、花蓮,於前年意外搬進金山磺港,養了一隻骨架特大的灰白貓。小時候曾溺水因此熱愛海卻仍有點懼怕,前過著朋友口中的退休生活。與夥伴共同經營Podcast「津夙昔 港邊女子澡堂」記錄澡間聽聞的人生甘苦談。至今最驚奇的是看見全裸阿姨做瑜伽,並…
有的創作者專攻某個領域、專寫某一種作品,寫著寫著寫出了他個人獨有的風格,讓自己成了個領域的大師級代表人物;然後他們會偶爾跨出去玩一下別的,讓讀者在驚嚇當中看清真相──可能是「原來這個作者除了那個類型之外寫什麼都很爛好吧就算不很爛總之也稱不不上好」,或者「哇哩咧原來這個人寫什麼都這麼強!」 這回閱讀榜…
植物和動物相比,可能顯得太人畜無害,靜悄悄地現身你身旁,除非花枝招展,否則有時候不大有存在感。 然而,雖然植物不能落跑,但其實它們在環境中汲取天地日月菁華,同時暗潮洶湧地地對抗天敵,巧思妙想地展示各種傳宗接代的奇巧淫技;在人類的文明中,作為食物、家具、建材、醫藥、衣物,燃料、減碳等等,都要使用五花八…
文/周佳諭 「吃」這件事,在台灣是相當重要的。 王浩一曾經沒有計畫地開車向北,在廟口買了幾家肉圓在車上吃,開始品評肉圓是否皮嫩、是否料美;王浩一說:「你看!退休的人很無聊吧,都到處吃吃喝喝。」不過事實上,聽眾對這種日常相當羨慕。愛吃美食、寫美食的王浩一,整場講座不僅分享新書,還教大家如何煮綠豆湯與分…
文/周佳諭 魚夫一坐下便問觀眾:何謂「食食通」?經過解釋,觀眾才明白這詞意指「對食物講究之人」。講座除了揭露屏東在地美食源自何處,更與現場觀眾交流屏東隱藏版巷弄美食,輔以一幅幅精緻細膩的畫作:林邊黑珍珠、東港雙糕潤、萬巒豬腳及民族夜市。 屏東夜市有間「福記餛飩」,特別在於餛飩使用炸法製成。魚夫採訪店…
文/張玉伶 2019世界閱讀日南國青鳥書店的第二場講座,邀請屏東知名作家張曉風前來演講。張曉風用一個午後的時間,在南國青鳥與聽眾們訴說何謂成長──少女、少男約莫是十幾歲的女孩、男孩,自己今年已經七十八歲,是五個半的少女。 「想像這裡有五個半的我吧。」張曉風逗趣地說,彷彿心裡永遠是位少女。 演講主題並…
文/張玉伶 2019年3月的南國生活閱讀節,邀請臺灣歷史小說中兩位重要的作家:卑南族的原住民作家巴代,以及具有醫學背景的小說家陳耀昌,談論他們為什麼認為「屏東是臺灣史小說的寶庫」。 陳耀昌提及這幾年推廣的在地文化及學術發展──屏東學,他概略說明:屏東早期曾以枋寮劃分、隸屬鳳山縣,後來又把屏東和台東劃…
撰文.攝影|行遍天下 熱愛海洋守護海龜的人 來自台北的芃芃與蘇淮,島居資歷2年半。熱愛海洋的兩人,也因海而結緣。2010年在澎湖將軍島上打工換宿的芃芃認識了潛水教練蘇淮,兩人後來還一起去了澳洲打工度假。圍繞著海洋生活的兩人,也見識到了人類毀滅海洋生態的威力,於是成立了「島人」社群,並選擇了小琉球為作…
《輻射人》的故事始於高雄一件離奇殺人事件。報案人發現吊在路燈上的屍體,前往警局報案後被殺害,死狀正如前一具屍體,形成連續殺人事件。負責調查的警官,發現綽號順仔的男子是重要關係人。同時,屏東核電廠內發生殺人事件,死者是核電廠的外包維修人員。調查過程中,名字同樣也有「順」字的工人劉金順,因輻射過量送醫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