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了黑暗,不忘點燃燭光

文/黃瑞明、尤美女 《一個明亮的人,如何能理解黑暗?》這本書收集了德國知名律師馮.席拉赫大約由二○一五年至二○一八年完成的短篇(由幾篇曾登載於雜誌的日期推測),篇篇獨立,沒有標題,但連貫讀起來就知道這是長期關照社會、內省人生的深刻作品,且處處入景。許多篇章可以跟他已經出版的三本書《罪行》《罪咎》及《…

這筆交易,你願意拿什麼去換?

文/群星編輯室    我們都做過這樣的夢吧!「如果有一天,我可以得到用不完的錢,變成一個大富翁,那該有多好。那時候我就可以⋯⋯」    但是,成熟如你我都非常清楚這種事是不可能的,只是個白日夢罷了。這個世界上,凡事都得付出代價。    沒錯,代價。讓我們來想想「代價」吧!假設今天真有人問你,「只要你…

面對魔鬼交易,你願意用影子交換嗎──小說家張耀升談《失去影子的人》

文/張耀升(小說家) 在西方文學傳統中,「魔鬼交易」是一個橫跨詩歌、小說、戲劇甚至現代電影,歷經數百年風潮而始終不衰的主題。這個強烈魅力的來源,是因為「魔鬼交易」結合了數種大眾共通的慾望。 首先,是自身能力的翻轉,從貧窮到富有、無能到才華出眾、醜陋到美貌,不論與魔鬼交易,給出去的是什麼,收穫本身就是…

11/25【經典也青春第九講】我無用的影子是我最珍貴的保護色:張耀升談《失去影子的人》

影子到底是什麼東西呢,竟可讓惡毒的世界樂此不疲、如此誇張地高聲驚叫? ──阿德爾伯特.馮.夏米索,《失去影子的人》 在一場宴會裡,彼得・施雷米爾以他的影子, 與神祕的灰衣人交換可獲得無限財富的常滿錢包。 但這筆看似划算的交易,卻也帶領他走上一趟奇妙而荒誕的旅程⋯⋯ 在德國小說家夏米索帶著自傳性質的小…

《魂斷威尼斯》:阿申巴赫初至威尼斯

文/托馬斯・曼 他所尋找的是異地風情和了無牽絆,但又要很快就能抵達,於是他在亞得里亞海一座小島上停留。那座小島近年來風評甚佳,距離伊斯特里亞半島的海岸不遠,面海之處有美麗嶙峋的礁岩,居民穿著色彩鮮豔的襤褸衣裳,說著全然陌生的語言。然而碰上下雨,空氣沉重,旅館住客全是小地方的奧地利人,再加上缺少跟大海…

《魂斷威尼斯》 情節再簡單不過,卻讓人痴迷百年

文/紀大偉 德國作家托瑪斯‧曼(Thomas Mann)的中篇小說《魂斷威尼斯》在 1912 年出版,至今剛好 100 歲。台灣社會所認識的《魂斷威尼斯》至少有兩個版本(第三個版本是歌劇版,但在台灣不通行):一,小說作者托瑪斯.曼早在 1929 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的《魂斷威尼斯》和其他代表作在台…

德國文學最重要的浪漫派作家──愛欣朵夫

談到德國作家,許多人可能會先想到《少年維特的煩惱》的歌德、《流浪者之歌》的赫曼・赫塞,或是榮獲諾貝爾獎殊榮的湯瑪斯・曼、海因里希・伯爾、鈞特・葛拉斯、赫塔・穆勒等人。 對於愛欣朵夫(Joseph Eichendorff)這個名字,多數的華文讀者想必十分陌生;但是在德國,愛欣朵夫這位作家可說是無人不知…

妹妹背著洋娃娃,虫虫背著十字架 ── 再讀卡夫卡/《卡夫卡中短篇全集》

文/謝志偉(東吳大學德文系教授) 對卡夫卡(1882-1924)稍有涉略或有興趣者,久了,必定會感應到三個「人」:一、故事情節迷惑人,二、研究多到嚇死人,三、悠忽歲月不饒人。這三者之間存在著因果關係:由於故事情節著實迷惑人,乃誘發日夜有人投入研究至今不輟的獨特現象,而研 究成果固然汗牛充棟,卻少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