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克新聞】S4EP10:遇見世界古文明,馬雅國駐臺大使帶你認識古馬雅

為什麼傳說中的「世界末日」是2012年呢?我們以為距離自己很遙遠的「馬雅文明」,其實並不遠!孕育於中南美洲的馬雅文明,有著發展完善的文字、曆法、建築和世界觀,也因為曆法的終點是2012年,所以才會有「世界末日」的傳言蔓延。 在台灣,有一位宣稱是馬雅國駐臺大使的「馬雅人」,他對馬雅文化瞭若指掌,是PT…

【布克新聞】S4EP09:日常還是時尚?三百年來台灣人穿什麼?

從人類發展文明以來,以布料蔽體成為每個人的日常,透過服裝得以展現職位、身分、品味、審美,甚至是價值觀。各位聽眾朋友的穿著選擇,是偏重美觀、還是重視舒適呢?是追求時尚,還是忠於自我呢? 不同的地區、文化、年代創造出多元的服裝風格,每個國家(或說主要統治者的族群影響)也有不同的「國服」,日本有和服、韓國…

她看向自己的雙手,看到的卻是他的記憶

文/阿卡蒂.馬婷 Arkady Martine 譯/葉旻臻 中央九號廣場人潮洶湧,瑪熙特從來沒看過這麼多人聚集在同一個地方。每次她自認為已經了解「世界之鑽」的規模,就會出現證明她錯了的事實。她凡事用萊賽爾當比較基準,來到這裡卻完全派不上用場。萊賽爾的規模在十個太空站中首屈一指,可供至多三萬人維生,但…

【GENE思書軒】要征服世界、建立文明?先找匹馬!

馬,曾徹底改變運輸、通訊和戰爭的方式,形塑人類文明。有了馬,人們也能夠跨越以前無法想像的距離進行旅行、交流、貿易和襲擊。也有歷史學家提出,馬的貿易和中華文明與遊牧民族的恩怨情仇有關──當中原地區結束分裂和爭戰形成統一王朝,北方遊牧民族缺少了賣馬匹給中原各政權的貿易來獲利,就只能用侵略掠奪的方式強搶中…

【讀墨推薦書:選這本正是時候!】被帥哥吸進戲院、越過沙丘,里長伯看到的是⋯⋯!?

科幻或奇幻小說改編成影視作品,有時為了節奏有時為了聚焦,必須做出適當的刪減,所以,如果閱讀鶲著,常常更能了解在影像敘事裡沒能仔細講述的設定細節。 另一方面,雖然「科幻」(未來、宇宙、人工智慧)和「奇幻」(中世紀、幻想生物、魔法與咒語)給人的印象完全不同,但本質其實幾乎相通,許多擅長其中一個類型的作家…

關於《沙丘》小說與電影的一些想法

文/臥斧 ※原載於【Medium】,經作者同意轉載 ※本文涉及《沙丘》小說及電影情節,請自行斟酌閱讀 相當緩慢地讀完《沙丘》(Dune)小說第一部,也看了同名改編電影。 電影的改編其實不壞。視覺設計很好──這也是身兼導演及編劇之一的維勒納夫(Denis Villeneuve)最讓人放心的部分,無論是…

【經典也青春】孤獨已成必然,而無法提防的侵入將何時來犯──張惠菁談艾力克.菲耶的《長崎》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一位記者出身的法國作家在結束一場日本之旅的返航途中,讀到一小則發生於福岡的社會事件,他的想像力馳騁,於是一本探討身處現代科技文明社會裡孤獨、疏離的個人,將遭遇無形監視與侵入的多主題小說誕生了。 2019年,艾力克.菲耶受邀來台參加台北國際書展,分享新書《…

【經典也青春】「惡」出於人,猶如「蜜」產於蜂——馬欣談威廉.高汀的《蒼蠅王》

文/陳蕙慧 本文原載於作者臉書,經同意後轉載 馬欣的慎重令我印象深刻,我們在節目開錄之前的溝通時,我認為她準備的東西,都能講兩個鐘頭的講座了。 我有幸比節目上談的多聽了一些,也聽得還不過癮,趁記憶鮮明,扼要摘錄如下: 一、經歷過二戰諾曼第登陸等戰役的教師威廉.高汀,寫這部以戰爭為遠因的小說,嚴肅思考…

【一週E書】「你幫那個人煮過人肉嗎?」

文/犁客 「食人」或許是現代人想像中最可怕的犯行之一。無論把它描寫成汁血淋漓腥膻衝鼻的野蠻場面,還是像影集《雙面人魔》那樣透過精心料理仔細品味的優雅舉止,「吃同類」這事的異質感都不可能被忽略,無論你覺得「好恐怖」或「好迷人」,其實都和這個異質感脫不了關係。這個異質感來自現代文明社會的普遍價值判準,深…

小說的迷人之處在於,永遠保持對未知世界的熱情與好奇心——專訪《我們幹過的蠢事》作者賀景濱

文/愛麗絲 「從有小說開始,探究的大抵離不開命運與自由意志的對抗,」賀景濱出版作品不多,卻總在書寫故事之外,探討更巨大、抽象的命題。出版上一本著作《去年在阿魯吧》已是近十年前的事,賀景濱的小說新作《我們幹過的蠢事》裡,探究的是撰寫前作時迴盪心中的提問。 《去年在阿魯吧》賀景濱寫的是虛擬實境,《我們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