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愛麗絲 「哈哈,其實一開始沒有興趣耶,」談及何時對英文產生興趣,廖柏森略顯心虛。 廖柏森是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教授,他學習英文的起點,是就讀天主教國小四年級時修女領讀的英文課,「可是每堂課就只是跟著修女一起唸單字,唸完就下課了。」廖柏森直言當時教導的發音並不準確,「像apple、lion,這些…
我應該是個夜貓子,除了必修課或不方便,我排的課全部都在下午甚至晚上。我不相信早起的鳥兒有蟲吃,而是相信早起的蟲兒被鳥吃。基本上,我晚上做事的效率比白天還高,我也不知道這是因為夜貓子天性,還是晚上比較不受打擾。 可是《孫子.軍爭》曰:「故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故善用兵者,…
編譯/白之衡 8 年、6 卷、4 公斤、3,000 頁。這些是同一個人完成同一件事所耗掉的數字,你也許很難想像為了完成這件事必須投注多少心力與熱情,如果再告訴你,此人所完成的工作內容,你可能就會更吃驚了,因為他做的是許多翻譯專家視為近乎不可能的一項任務──把將中國古典詩詞翻譯成英文。而這就是美國漢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