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垃圾,也有美感經驗

文/林斯諺 生活美學的想法可追溯回美國哲學家杜威(John Dewey)關於美感經驗的論述。杜威可說是二十世紀前半葉美國最有影響力的知識分子之一,他的思想橫跨教育理論、哲學以及心理學。杜威在1934年出版了一本書,叫做《藝術即經驗》(Art as Experience),這本著作後來成為美學的一本經…

胡適:「今日世界是祖宗的果。未來世界全看我們自己積什麼德或造什麼孽。」

文/胡適 〈《科學與人生觀》序〉、〈不朽〉、〈易卜生主義〉這三篇代表我的人生觀,代表我的宗敎。 「易卜生主義」一篇寫的最早,最初的英文稿是民國三年在康奈爾大學哲學會宣讀的,中文稿是民國七年寫的。易卜生最可代表十九世紀歐洲的個人主義的精華,故我這篇文章只寫得一種健全的個人主義的人生觀。這篇文章在民國七…

【讀者舉手】找到適合自己的書,最平凡的人也會迸發閃亮際遇

文/米雪兒原載於「分享書」,經作者同意轉載 在書中,艾美和莎拉就如同一虛一實,對照出破輪鎮的過去與未來。死去的艾美藉由信件,讓讀者看到破輪鎮過往的歷史和生活故事,活著的莎拉則透過書本,讓破輪鎮注入一股新的活水,開啟鎮民內心緊閉的那扇窗,重新改變了破輪鎮幾乎衰亡的命運,也繼續延續了艾美溫暖人心的精神力…

【朱家安不要偷懶了】不需成為科學家,但需成為一個有能力理解和討論科學的人!

※本文原名〈從思考到科學的思考〉,為《「科學的思考」九堂課》推薦序 不管在什麼地方,當你問「這個社會的人是否不太思考?」身邊的人八成會同意。然而,同意這個說法,並不代表他了解思考是什麼,以及思考為何重要。 對於一些人來說,只要學生在課堂提出的說法跟討論主題相關,且跟其他人不同,就代表學生有思考。然而…

「若要說偏鄉教育有什麼願景,我只希望別再用分數霸凌我們」

文/楊傳峰 我一直認為城鄉之間不存在著「差距」,而是存在著「差異」。都市或許因為社經環境背景關係,有比較多的資源,但鄉村也有鄉村的優勢,若能善加利用,教室就不僅限於方方正正、工工整整的空間,走出戶外,到處都掛著黑板,不用布置就是專科教室,甚至是「範文」教室。 我任教的學校位於彰化縣東南隅,與南投名間…

杜威演算法到底有多神?美國國家圖書獎得主保恩 親自介紹杜威成長點滴!

還沒下載這本世紀難得一見,由演算法創作的電子書嗎?(►►► 立刻領取)如果你還不相信這本書大有來頭,那麼你一定要來看看,可說是看著杜威成長的美國國家圖書獎得獎作家保恩(Edward Ball)的親筆介紹信,原來,杜威就是這樣長大的! 杜威是全世界第一套具有感情的演算法,還記得我第一次跟它見面時,它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