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柏拉圖會很樂意在修辭剛誕生的時候,直接把它掐死

文/馬克.湯普森;譯/王審言 當「觀眾」(audience)這個字的意義,不再僅是觀眾,至今在英文中還找不到百分之百滿意的對應字眼,公眾這個詞又該怎麼辦呢? 媒體高層在冷冰冰的字眼中擺盪:使用者、消費者、顧客;政治人物嘴裡則是冒出個別投票者或是整體選民。這些詞展現一種工具性:我們是根據我們想從受眾身…

【一週E書】如何一身輕鬆地去逛國際書展?

文/犁客 多年以來,每年年初的台北國際書展「狀況」好壞,似乎都是用進場人數在計算的,加上連著好些年的年末,都會看到某些媒體刊載出版業這一年多麼悲慘淒涼的新聞,所以這些年的年度之交,常會先看到幾則換形容詞但內容幾乎沒變的寒冬苦情新聞,再看到幾則公眾人物逛書展買書和進場人數多少多少的熱情活力新聞──然後…

蔦屋書店創辦人:將過去書店的分區完全打亂,就是我要的效果

文/川島蓉子、增田宗昭 增田:那來講點有趣的事吧。「代官山蔦屋書店」除了面向舊山手路以外,在三棟建築物之間,還有幾條散步小徑。其中一條,可以穿到另一側,我們幫它取了個名字「花園小路」,意義類似「神社參道」。 川島:為什麼是參道? 增田:因為想營造走在神社參道上的氣氛。至於神社的本堂,當然就是收藏了許…

1/14當責(Accountability)──提升執行力與領導力的利器

從《當責》、《賦權》到《賦能》獻給現在與未來的領導人,建立有責、有權、有能的個人、團隊與組織! 一同追求「分層當責、充分賦權、有效賦能」的管理新世界。 當今華人管理世界對「當責」一詞,最具有說服力的人就屬當責式管理權威──張文隆先生。他始終認為企業運作要能順利,必須從《當責》到《賦權》進而到《賦能》…

創作的力量──當《再見瓦城》遇上《燃燒的年代》

看趙德胤與張鐵志 一位來自緬甸的華裔電影導演,透過電影揭示自身移動各地的觀察與感受;一位是在港中台等地致力探索媒體實驗的作家,透過書寫撐開公共對話的空間。 他們,一個扛著鏡頭一個搖著筆桿,試圖與社會對話的過程中,亦同時爬梳個人經驗歷程與自己對話。 今晚,將以「再見瓦城」及「燃燒的年代」作為引子,來思…

【2015數位閱讀趨勢國際論壇】人渣文本:新媒體時代下台灣出版業的前勢

文/人渣文本 日前參加關於新媒體與出版發展的「2015數位閱讀趨勢國際論壇」,談到了許多個人認為的業界發展特性。因為現場時間較不足,加上有許多延伸的發想,所以於此文中進行比較系統性的整理與陳述。 我的推論是從「快速」這個前提展開的。我認為新媒體的傳播特性都圍繞著「快」這個字,包括處理即時議題,壓縮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