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E書】懂得吃才懂活著,懂得吃食背後的有趣脈絡,才懂這個世界

文/犁客 上個世紀的七零年代,台灣南部還有人推著小車沿街賣豆花,一元銅板可以吃一碗。碗不大,不過對一個想解饞的孩子來講足夠了。 上個世紀的八零年代,中學附近的小巷裡可以找到路邊賣麵的小攤,十元可以買一碗乾麵,和現在五十元的乾麵相比,料大概差不多,但十元那碗的麵肯定比較多。 上個世紀的九零年代,這個在…

我的身體比一般人還容易吸收脂肪──這是事實,卻常常不被相信!

文/席薇亞.塔拉 與朋友共進晚餐時,我仍保持清淡飲食,只點了小份沙拉和水。減肥期間我總是神清氣爽地餓肚子睡覺,這是讓身高只有一六○公分的我能維持在五十公斤內、穿得下緊身牛仔褲的祕密。 但是那天晚上,這樣的減重成績並沒有讓我感到自傲,因為一件永遠扭轉我對身體看法的事發生了,讓我深刻體會自己不是個「正常…

日美混血的鐵板燒,其實與大阪燒、廣島燒系出同門?

文/胡川安 在鐵板上煎牛排源自日式料理的鋤燒(或稱壽喜燒)。江戶時代後期的《料理指南》一書中指出:「將雁、鴨、野鴨、鹿之類,先浸泡於大豆醬油內,把不再使用的舊鋤放在火上,前後放上柚子皮,然後在鋤上炒前述的肉類,當肉色改變的時候便可以吃了。」 鋤燒的日文「すき焼き」,原意就是將喜歡的東西放到鐵板上混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