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墨推薦書:選這本正是時候!】要去大學教室,也要去菜市場

政論名嘴們在節目裡的高談闊論不見得正確,除了得視他們的政治立場、以致發言可能完全罔視客觀事實之外,他們手上的資訊也不一定完整、整理及獲得的結論更不見得合理;更常見的,是他們會隨意引用某些聽起來蠻厲害但大家其實不明白定義的名詞,用來讓自己的說詞聽起來很專業,而他們自己其實並不比大家明白。 那這樣看政論…

每個故事都是好的老師──訪問作家臥斧

文/栞 透過這次的「週五懸疑劇場 」的活動,文房‧閱讀空間邀請到撰寫多本推理小說的作家臥斧,談談他接觸推理小說的契機,以及創作推理小說的一些想法。 「我閱讀的第一本推理小說應該也是福爾摩斯。」和許多首度接觸推理小說的讀者相同,福爾摩斯是圖書館幾乎都會有的館藏。對於臥斧來說,福爾摩斯並不是個公平的故事…

21世紀的獨裁者很清楚,必須讓法律成為暴政遮羞布

文/威廉.J.道布森;譯/謝惟敏、非爾 二十一世紀的獨裁者也渴求權力,但一定要法律幫他們背書。對那些想要用民主表象來遮掩獨裁本質的政權來說,法律是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專制政府有了法律這塊遮羞布,就能夠輕鬆完成它想做的事,不必現出原形。如果想要解散某個非政府組織,不用逮捕它的成員,只要派出稽查員前去封鎖…

俄羅斯的年輕人不談人權,但他們上街抗議普丁殺了阿尼

文/威廉.J.道布森;譯/謝惟敏、非爾 「普丁殺死阿尼」 當然,克里姆林宮要吸引年輕人不能全靠青年團。培養出年輕忠誠的好戰團體固然有用,但俄國境內還有更多其他的年輕人,也必須贏得他們的支持,或至少讓他們對政治冷感,不想發出異議。普丁不論是形象還是言談都成功地吸引年輕人。年輕的俄國人經歷過國運走下坡的…

唯有出版讓歷史成為歷史:對臺灣人文社科出版的思考(下)

莊瑞琳(衛城出版總編輯) 【按:此文為在臺大歷史系「我們的知識共同體」與東華大學歷史系「近來臺灣大眾史學讀物的編輯與出版」的兩次講座內容改寫而成。】 出版,有問題嗎? 我進入這個行業時,是一個需要做翻譯書人才多過自製書人才的時代,我們多半被訓練與要求為能夠看國外版權的書訊架構書單,以及擅長編修翻譯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