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編年,文學度日:寫給受折磨的我們

文/李欣倫 確診,口罩,隔離,疫苗,社交距離。關於三年來籠罩全球的COVID-19,你會想到幾個關鍵字?大疫中斷日常,病毒變異,情感疏離,改寫身心,恐懼具體化為確診和死亡數據,焦躁、不安等諸種無法命名的情緒,隨著後真相時代不斷生產的新聞浮沫,一刻不停地瘋長,成為我們的白晝,成為黑夜,或從此進入永夜。…

【GENE思書軒】知道「圓形馬克杯會讓咖啡更甜」這種怪知識對防疫有什麼用?

台灣在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初期因為防守得當,有一整年的時間,全球大部分國家水深火熱之時,台灣人民還能夠歌舞昇平。然而,很不幸的,因為防疫鬆懈和新突變株的更高傳染力,台灣也和大部分國家一樣,開始要管控人流和限制活動。 原本餐廳用餐必須實聯制,後來政府…

有個詞叫「精芬」,意思是「精神上的芬蘭人」

文/褚士瑩 留白並不是為「剩下」的空間或時間,給一個巧妙的名字。 留白是一個有意識的決定,像是我們排隊的時候,決定跟前一個人之間的距離。排隊的時候,後面那個如影隨形、亦步亦趨,緊緊貼著我們,讓我們產生不舒服的感受,卻渾然不覺自己有多討厭的人,就是一個不會留白的人。 留白的手法,最早來自於中國的水墨畫…

英國在瘟疫蔓延時

文/DEAR 06月號/2020 第18期 故事特輯 幸運的是,我的病情很快就好轉了。在隔離一週後,英國政府發現止不住病例新增的趨勢,並且預判他們的醫療系統可能會無法負擔愈來愈多的重症病患。於是在總病例數為3300出頭的那個週末,首相Boris Johnson以非常英國的方式下令關閉餐廳、酒吧以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