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書青鳥 【評書青鳥】補足台灣的身世,在世界歷史的洪流當中 發表於 16 3 月, 2018 By 青鳥 Bleu & Book Photo Credit: Wiki 文/曾柏文 兩年前,本土政黨在總統與國會選舉的雙重勝利,象徵三十多年來,台灣追尋「本土政治主體」的重要里程。然而階段目標的達成,再讓其追求者歡欣同時,不免同時帶來對「下階段歷史軸線為何」的困惑。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從被誤解誣衊埋沒至重見天日:再識沈從文 發表於 20 11 月, 2016 By Readmoo編輯團隊 Photo credit: unsplash 文/李渝 近數年沈從文的地位從被誤解誣衊埋沒而至重見天日,甚至直入中國小說和世界小說上的最高位置,高齡八十五歲的作家能夠親眼見到這變化,猜想晚年的心情是安慰的。讀者的我從完全不知作家是誰,隨環境的改變和年齡的增長而一步步認識,回想這很長的過程,其實無非也就是慢慢地明白了一些文學是什麼的過程。這裡或者可以把因沈從文的去世而一時間湧上來的比較個人的思索作一整理,再識一次作家的意義吧。 完整文章
活動訊息 11/9 臺大出版中心《前線島嶼:冷戰下的金門》書籍講座 發表於 25 10 月, 2016 By Readmoo編輯團隊 一個地方的歷史,並不只是過去事件的紀錄, 也包括了人們記憶這段過去的方式…… 講題:金門,作為一種政治記憶 時間:2016年11月9日 19:00~20:30 地點:誠品信義店3F Forum 主講人:宋怡明Michael Szonyi(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主任)、吳密察(國史館館長) 主辦單位:臺大出版中心 參加方式:自由入場,座位有限,額滿為止 簡介: 完整文章
活動訊息 臺大出版中心「島嶼金門的冷戰隱喻」系列講座 發表於 20 8 月, 2016 By Readmoo編輯團隊 金門,舊稱浯江、浯洲,十四世紀後半以降即為海防戰略要地。在上個世紀的後半葉間,金門從貿易僑鄉一變而為戰爭對峙的前線,宛如冷戰的縮影。又在解嚴開放後,化身為台海兩岸交流的另一種「前線」。身處如此不尋常地方的金門人,是如何對應出自己的尋常生活? 【第一講 邊界與跨界:東亞視野下的金門】 日期:8月23日 星期二 20:00~21:00 地點:誠品臺大店3F藝文閣樓 完整文章
好書秒讀 清朝時的臺灣並非被忽視的邊疆,而是受重視的基地!? 發表於 7 7 月, 2016 By Readmoo編輯團隊 文/邵式柏 本書重心在研究臺灣從原住民島嶼轉變為貿易殖民地,並從難民前哨站轉變為中國府縣的歷史過程,尤其是島上平埔族群被長期忽略的歷史角色。其他中國邊疆很少像臺灣這般有豐富的歷史紀錄,這是由於十七世紀以來這座島嶼動盪的政治發展及其戰略上的重要性。關於臺灣原住民狀況寶貴的詳細紀錄,讓研究者可以追溯中國漢人的移墾擴張過程,並評價各個不同政權的對臺經營與治理政策。 完整文章
活動訊息 4/10【尋回活潑潑的生命世界──《晶石般的火焰:兩岸三地現代詩論》新書講座】 發表於 31 3 月, 2016 By 何宛芳 時間:2016 年 4 月 10 日(日)14:00~16:00】 地點:齊東詩舍(臺北市中正區濟南路二段25號) 主持:柯慶明教授(國立臺灣大學新百家學堂執行長) 主講人:於梨華、於幼華 主講:葉維廉(詩人、評論家) 與談:張默(創世紀詩社詩人) 報名:自由入場 主辦單位:臺大出版中心 相關網址:點我進入 完整文章
閱讀意見 12/29【跟著大腦去旅行系列講座第二講:記憶是神遊的起點──大腦內的時間旅行】 發表於 9 12 月, 2015 By 何宛芳 時間:2015 年 12 月 29 日(二)20:00-21:00 主講:黃從仁(臺灣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地點:誠品書店臺大店 3 樓藝文閣樓 報名:自由入場 主辦單位:臺大出版中心 分心、恍神、發呆、冥想,我們總在不經意間跟著大腦神遊;這次我們要跟隨著專家,探索大腦裡的種種不可思議! 完整文章
活動訊息 12/15【跟著大腦去旅行系列講座第一講:腦科學與幻覺的過招──人類探索大腦的歷程】 發表於 9 12 月, 2015 By 何宛芳 時間:2015 年 12 月 15 日(二)20:00-21:00 主講:吳佳璇(臺大醫院腫瘤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遠東聯合診所身心科專任主治醫師) 地點:誠品書店臺大店 3 樓藝文閣樓 報名:自由入場 主辦單位:臺大出版中心 分心、恍神、發呆、冥想,我們總在不經意間跟著大腦神遊;這次我們要跟隨著專家,探索大腦裡的種種不可思議! 完整文章
活動記錄 【現場記事】民族是想像而來?臺灣民族主義,源自一九二○年代後島內大量刊物的流通…… 發表於 8 7 月, 2015 By 林宣瑋 文/林宣瑋 臺灣人何時「察覺」到自己與其他人(中國大陸、日本、韓國)不一樣?臺灣人何時發現自己與共同活在島上的同胞是「一家人」?「我們」究竟從何而來?臺灣大學臺文所教授蘇碩斌在「殖民地與現代性系列講座第五講:我們三百六十萬臺灣人──日治時期的活字印刷與民族想像」講座中,由民族主義理論著手,帶領讀者一同了解「臺灣人如何認識自己」的歷程。 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