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因為有憤怒,才會想改變

文/楊力州 歷史告訴我們,想改變,就要學會憤怒,在《我們的那時此刻》這本書,透過電影回顧台灣五十年歷史,重新去看台灣的電影及它背後的時代意義。看見我們不一樣的過去,一樣的未來。 創作,尤其是電影創作,都應該要跟社會對話。 多年來,台灣社會一直鼓勵我們往前跑、往前看,可是我們已經失去了一種能力,就是「…

美國評論家羅列村上春樹最棒的十本小說 跟你心中的排名一樣嗎?

編譯/陳慧敏 越來越多歐美讀者,成為村上春樹的粉絲,但他們怎麼理解村上春樹和他的作品呢?已出版三本村上春樹小說導讀[註]的美國學者史翠區(Matthew Carl Strecher)說,村上春樹是國際知名的魔幻寫實小說家,他的作品營造了迫切的危機,以探索和理解人類內在的自我認同。他最近在《出版人週刊…

即使只有一隻手臂與一隻眼,也要用力擁抱自由與平等價值──南非前大法官奧比‧薩克斯訪台《勇不放棄》新書對談

整理/何宛芳 「奧比大法官雖然只有一隻臂膀,但卻有神奇的力量。」《勇不放棄:唐獎得主的故事》作者也同時是新書發表會的對談人許芳菊如此形容。她表示,自己在寫這本書,認識唐獎首屆法治獎得主奧比‧薩克斯(Albie Sachs)之前,也曾認為南非跟臺灣沒什麼關係,感覺很遙遠,但研究之後才知道除了奧比的故事…

開始限水,也是時候陪孩子讀一本水的故事……

文/陳培瑜 原刊載於陳培瑜Facebook,已獲授權轉載 近來,開始限水。我住的地方用的是翡翠水庫的水,雖然短期內還不受影響,但要省著用水早就已經是在注意著的事情。 之前看過一部紀錄片,片中提及每天有 3 萬 5,000 人死於水源危機,在非洲有三分之二的人口缺乏飲用水;而美國有百分之七十的人口,面…

春節電影之旅:化為鉛字的電影魂 2014年度十大電影專書

文/洪健倫、曾芷筠 原文刊載於【放映週報】,獲授權轉載 趁著春節假期,就用十本電影讀物,隨著電影來趟跨時空之旅吧! 《真實的叩問:紀錄片的政治與去政治》 著/郭力昕 出版/麥田出版 經過 2013 年多部熱門紀錄片引發的話題,台灣社會由上到下越來越關注紀錄片;加上今年初在 318 社運掀起的盪漾下,…

11/6 郭力昕《真實的叩問》新書座談會

台灣在過去十多年來已有許多傑出的紀錄片導演透過鏡頭來關懷、探索這片土地,甚至締造票房佳績。然而,細察這些傑出的作品,許多熱門的紀錄片往往遺漏了國外紀錄片經常承擔起的責任與義務:探索並批判社會問題與公共現象的「政治性」。影像文化評論者郭力昕首本紀錄片專作《真實的叩問》極力呼籲:在這個媒體失職的年代,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