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由中央書局與詹宏志發起的週三讀書會,從今年三月開始連講12場,正當第10場說完後,全台進入防疫三級警戒,最後兩場幾經波折終於以錄影方式進行,預計於7/7及7/14週三晚上所有讀者都將改在線上觀看閱讀講座。而中央書局原訂下半年推出的詹偉雄、馬世芳、顏擇雅、富察延賀、李明璁等五位黃金陣容講師的讀…
撰文/高敬原 攝影/王弼正 《數位時代》走過了20個年頭, 這些年除了科技技術的進步,我們也見證了社會文化的變遷。 《數位時代》創辦人兼發行人詹宏志、總主筆詹偉雄、社會人類學博士李明璁, 三人展開對談,一起回顧過去20年的數位時代。 Part 1 數位時代創刊的起源 ●李明璁:是不是請偉雄,講一下《…
文/張惠菁 《小偷家族》上映以來,應該可以說是零負評的一部電影吧。尤其最後的那場安藤櫻之哭,揉合了極深的愛,無奈,與罪責感,在對面正坐著的社工人員所象徵的「世人」面前,找不到文字,話語,和道理,只能化為眼淚流出的那場安藤櫻之哭,太動人。社會底層,無血緣關係的人們之間,存在看不到的「羈絆」,比真正有血…
文/詹偉雄 我認識很多的設計師都不愛讀書,這種習慣也許並不妨礙他做出好的設計,但卻使他們與偉大的設計常保永恆距離。 許多人聽我發牢騷,便問:「那你開出一些書單來呀!」這又讓人為難了,因為我說的「讀書」,重點在「讀」而不在「書」,對於那些急著要讀「書」以求迎頭趕上的人來說,是很難在「讀書」這件事上發生…
讀書,讓我們擁有不只一種人生。 跨世代三位讀家,透過三個主題,六場講座,為台灣社會匯聚閱讀的深度能量,一起重拾讀書的魅力。 十月登場的主題是:「身體與讀書」。 10/17第一場,將由詹偉雄獨講,透過卡夫卡《變形記》,談經典重新閱讀。關於這個主題,詹偉雄補充說:「讀書是昨日之我、現在的我跟作者的三角對…
文/林宣瑋 近年來,書市雖然一本又一本的推出新書,但卻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閱讀率正在下降。隨著數位、網路的時代來臨,讀書對年輕人而言,似乎不再具有魅力。為了找回讀書的魅力,新經典文化與聯合報系自2017年10月17日起,分別以「身體與讀書」、「自由與讀書」、「命運與讀書」為題,連續辦了六場「讀書的魅力…
文/犁客 「高中時我讀了鄭愁予的詩選;」詹偉雄說,「大家可能不知道,鄭愁予是國內最早的登山族群之一。」 詹偉雄從小喜歡與山林有關的故事。鄭愁予詩選裡的〈浪子麻沁〉場景是雪山,主角是環山部落的傳奇獵人麻沁,講的是麻沁在山裡失蹤的真實事件。這個故事讓詹偉雄產生許多好奇與想像,他沒料到,幾年後在徐如林講述…
對談人/詹偉雄 X 李明璁;整理/新經典文化編輯部 ►►不妨把自己放在一個「你可能會愛上什麼」的造訪之行中──詹偉雄、李明璁對談法蘭岑的《到遠方》(上) 詹偉雄(以下簡稱詹):我想再繼續延伸「遠方」這個概念。這本書原文書名farther away,翻成中文更準確一點可以是「更遠的遠方」。它跟「遠方」…
對談人/詹偉雄 X 李明璁;整理/新經典文化編輯部 詹偉雄(以下簡稱詹):我跟明璁雖然年紀上有差距,但已經認識了十幾年。因為很熟,今天來談這個主題前完全沒有討論,至於等一下會談出什麼結果,我也很好奇。既然年紀稍長,那就由我先來談談對這本書的想法。 法蘭岑的上一本散文集是《如何獨處》,延續到這本,我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