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就是一個人了──專訪陳夏民《失物風景》

文/莊勝涵;人物攝影/吳翛 Wu René 陳夏民的「決定之書」 如果陳夏民2014年的《那些乘客教我的事》(以下簡稱《乘客》)是蒐集那些與他人偶然交會的吉光片羽,尋找相濡以沫的溫度,那麼相隔四年(2018)出版的《失物風景》(以下簡稱《風景》)則退藏於密,整理回憶皺摺中尚未被安頓的情節,面向自己。…

【一週E書】在離別的季節,回頭看看失去的風景

文/犁客 2018年只剩最後幾天。 有的人在這時早已計劃了來年的種種目標,有的人的計劃最遠只到過幾天去哪裡跨年,有的人會開始檢討這一年沒做好的種種工作,有的人只想在最後幾年清空待辦事項。 其實,最好的做法,是緩下腳步,別急。 我們上班族,大多是身為號稱「中產」實際上處於M型社會低端現代中產階級,小小…

那些被收進通訊錄冷凍的人⋯⋯

文/陳夏民 還記得小時候參加學校旅行的前一天,總是興高采烈地向媽媽要錢,去小店採買零食和飲料,然後站在貨架前精心挑選,深怕和別人撞糖。長大成人後的今天,依舊是為了旅行的準備,我卻呆望著散亂一地的衣物、書籍,和那一個空空如也的大行李袋,覺得有些哀愁。

【果子離群索書】生命所遇合的一些人,一些事

胡適提倡傳記文學不遺餘力,他寫過多篇人物傳記,多次討論傳記文學,也經常鼓勵他人寫傳記,編年譜。他更躬身實踐,寫下《四十自述》。 不過胡適提倡傳記文學,是帶有功能導向的。他曾發表〈領袖人才的來源〉一文,指出中國人才缺乏,教育界培養人才有六種缺陷,其中之一便是中國傳記文學太不發達,可供模範的歷史人物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