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同理,讓科學走向日常,讓知識更有力量——專訪三月店長「哇賽!心理學」創辦者蔡宇哲

文/愛麗絲 「其實在我那個唯有讀書高的年代,對未來職業的想像是很狹隘的,」「哇賽!心理學」創辦者與總編輯蔡宇哲,從小被要求念書,當時心裡想的出路,就是念書的最高級——成為科學家。對照如今,蔡宇哲扮演的似乎是日常裡的科學家,走出高聳的學術象牙塔,用文字、影音,把科普知識變得簡單易懂。 但踏入心理學領域…

黃致豪 ╳ 林立青──當我們討論死刑

整理/陳琡分 「你天天讓受刑人摺紙蓮花,摺二十年,就會變好人嗎?」 律師黃致豪在與作家林立青共同出席《死囚的最後時刻》座談會時,與現場來賓分享了這句話。「這是我的一個當事人,在他死(伏法)前、最後一次在最高法院所講的。」死囚自是罪無可逭,然這句話,或許也可看出台灣從政府、社會到民眾,對死囚議題的迴避…

心靈神探,還是行為分析?從行為科學看犯罪剖繪的界限

主講:黃致豪律師/文章整理:黃亦安 人人心中都有鍵盤柯南,人人都想成為福爾摩斯,只憑雙眼一瞪、手指一摸、眉頭一皺,就能滔滔不絕地說出犯人的面貌和作案手法,然後瀟灑地轉身離開,留下一群滿臉敬畏的警察在原地。 但是,這畢竟是我們從小說和影視作品中看到的夢幻場景,在真實世界中,執法人員真的是這樣用行為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