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現代人別上《紅色英勇勳章》:承平時代,還是用小說來摸索死亡與戰爭的奧義就好
Photo From Flickr CC BY GoToVan
文/鄭順聰 近來法國高中生的哲學讀本譯入台灣,主題分政治、社會、國家與法律,我首先展讀「交換」。這是以儒道釋為文化基底的台灣社會,罕得「正面展開」的真實。 說到交換,向來都是「及物的」,實指物品與金錢;同時,不能忽略感情與言語,是人類在精神層次的「交換」。交換乃雙向性,施予與受贈,建構起人類社會的基礎關係。 論述到此,請問,就邏輯上,交換的對立面,是什麼? 暴力。 完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