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陳慧敏 諾貝爾文學得主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956年完成五個短篇故事,但他深知當時並非出版時機,他寫信給出版商Charlie Scribner:「我猜這些故事會讓人吃驚,因為處理的題材是非正規的軍隊和戰爭,描寫的是真正殺人的人⋯⋯不論如何,你可以在我死後出版。」 PBS報…
編譯/Jasmine 聽過歐巴馬演講的人應該沒有不著迷的,他迷人的演說技巧與具魅力的個人氣質,有很大部分來自於他深厚廣大的閱讀涵養。日前已正式卸下美國第四十四任總統職務的歐巴馬,過去有著「文學總統」的稱號,在位八年期間,無論是白宮公開的歐巴馬書單、或是他個人在社群媒體上所推薦的作者、還是媒體補捉到他…
編譯/白之衡 古巴前任領導人斐代爾‧卡斯楚(Fidel Castro)於11月25日與世長辭,結束波瀾壯闊的九十年人生。一生充滿傳奇與爭議的他,曾與不少英雄人物來往,除了眾所皆知的切‧格瓦拉(Che Guevara)之外,卡斯楚另一項並不為大眾所熟知的一面,是與不少文學巨人也有來往。Lithub近日…
編譯/白之衡 「喝了再寫,醒了再改。」(Write drunk, edit sober.)──你也許聽過這句據說出自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的老生常談。 雖然有不少論證認為,海明威其實根本就沒說過這句話,比方美國作家果因斯(Jeff Goins)就舉海明威的孫女瑪瑞兒(Mariel…
編譯/白之衡 你心目中的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是什麼形象呢?是茹毛飲血的獵人?是縱身大海的漁夫?是曾在戰場上出身入死的老兵?還是鎮日窩在咖啡館,醉醺醺的作家?或許,這本新書裡的海明威,會跟你想像有點不同。 紐約作家布倫(Lesley M. M. Blume)在近期出版的新書《所…
編譯/陳慧敏 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 1929 年出版的《戰地春夢》,美國中尉與英國護士在烽火中相戀相愛,卻逃脫不出戰爭的命運弄人,女主角最後難產死在醫院,海明威要寫男主角的絕望與無助,沒有控訴和說理,而是冷調卻充滿餘韻的幾句話:「一會兒後,我出去,離開了醫院,在雨中,走回旅館。…
編譯/白之衡 從某些層面來看,我們都知道酒精不是太值得擁抱的東西,但偏偏,文學史上就是有一群人把這東西變得那麼浪漫,從希臘神話的迪奧尼修斯(Dionysus)到紙醉金迷的費茲傑羅(F. Scott Fitzgerald),甚至到水中撈月的詩仙李白,種種迷人又有趣的軼事與文學形象,在在讓人忘情地……扭…
編譯/陳慧敏 經歷恐怖攻擊後,巴黎人驚魂未甫,許多巴黎人以書療傷,懷舊地讀起美國作家海明威在 1920 年代末對這座城市日常生活的依戀,重新尋找對巴黎的愛。 法新社報導,美國作家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曾在巴黎居住生活和創作,他在回憶錄《流動的饗宴》就提到:「…
文/犁客 大家聽到的「萬聖節」(Halloween)其實應該叫做「萬聖夜」(All Hallows’ Eve),就是「萬聖節」或「諸聖節」的前一夜,起源自居爾特傳統中夏日結束、冬季開始、諸鬼在這一天出沒的意義,為了把鬼嚇跑,大家就會戴上面具。 這個節日後來被天主教文化所吸收,成為紀念聖人…
編譯/白之衡 「我想要開一家文學咖啡館,這裡烹調的每一道料理都要在我的監督下。妳也知道,做出一塊像樣的檸檬派只有一種方法。我現在該做的事,就是把自己鎖在房裡,然後發明出一種類似迴紋針的東西。我得籌到足夠的錢把書店後面那一家店買下來,然後我們就可以把牆壁打破,店舖就可以往後延伸到窮人聖朱利安教堂(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