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文炳的編輯檯上,和檯下】聊聊標點符號:引言最後是逗號還是句號啊?

康文炳

康文炳的最新文章 (more...)
- 【康文炳的編輯檯上,和檯下】詹宏志:「當未來的可能性已經很少了,人就會不由得回望過去」 - 2017-12-27
- 【康文炳的編輯檯上,和檯下】每個閱讀都有個自己──但「自己」是誰啊? - 2017-11-29
- 【康文炳的編輯檯上,和檯下】不用「服侍」作者,甚至不用「服務」作者 - 2017-11-15
改稿、看稿的編輯工作做了十幾年,心中一直有個不大不小的疑問,晚上睡不好,拿出來談談,順便求教先進──一句「引言」的結尾,應該是句號還是逗號?
這其中當然有點學問,但並不複雜。首先,既然一句話講完要使用句號,一句「直接引言」的結尾,當然也應該使用句號。例如:
康小安說:「一句直接引言的結尾,應該使用句號。」
其次,一句直接引言的「結尾」,不使用句號的原因,當然是因為那還不是真正句子的結尾。例如:
「一句直接引言的結尾,應該使用句號,」康小安說:「除非,那還不是真正句子的結尾。」
這是把一句話,分拆成兩個直接引言,前一組「引號」的結尾可以不是句號,而是逗號或分號。但後一組「引號」的結尾,則應該是句號,以表示一個完整句子的結束(當然也可以是代表句子結束的問號或驚嘆號)。
再者,將一句話分拆成一個直接引言和一個間接引言,也可以使用同樣的處理方式。例如:
「一句直接引言的結尾,應該使用句號,」康小安說,除非那還不是真正句子的結尾。
好了,這個我多年認定的改稿規則,近年來卻飽受挑戰。越來越多的報導寫作使用的體例是:
「一句直接引言的結尾,應該使用句號,」康小安說。
經過我私下訪查,這種寫作體例早年好像源於《天下》系統,近年開枝散葉,已有越來越多的媒體記者使用。正因為是源頭,所以《天下》的內文體例是十分統一的,幾乎全數以逗號作為直接引言的結尾。
唯一的例外是,若引言作為段落的結束,則以句號結尾;畢竟,以「逗號」加「下引號」作為段落結尾就顯得十分異常了。也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你在《天下》很難找到(當然還是有)直接引言使用正述的句法──某某人說:「XXXXXXX。」而幾乎都是倒述的句法──「XXXXXXX,」某某人說。正述的句法大多使用間接引言──某某人說,XXXXXXX。
然而,其它媒體就十分不統一了,往往牽就個別記者的寫作習慣。如在《商業周刊》,同一期有的文稿以逗號作為直接引言的結尾,有的則以句號結尾。這並不十分妥當,畢竟他們一向對「魔鬼藏在細節裡」十分有警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