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文炳的編輯檯上,和檯下】聊聊標點符號:那個該放「引號」的裡還是外?

康文炳

康文炳的最新文章 (more...)
- 【康文炳的編輯檯上,和檯下】詹宏志:「當未來的可能性已經很少了,人就會不由得回望過去」 - 2017-12-27
- 【康文炳的編輯檯上,和檯下】每個閱讀都有個自己──但「自己」是誰啊? - 2017-11-29
- 【康文炳的編輯檯上,和檯下】不用「服侍」作者,甚至不用「服務」作者 - 2017-11-15
上一篇提出的考題,其中
1. 老師說:「我們不可以太自私,孔子曾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希望大家都能記得。」
這是我在網路上看到的原句,我想較正確的標點法應該是:
5. 老師說:「我們不可以太自私,孔子曾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希望大家都能記得。」
與原句不同的地方有二:一、「孔子曾說」之後的冒號不見了;二、「勿施於人」之後的句號不見了,並在下引號之後加逗號。
進一步說明前,我們先了解教育部頒定的《重訂標點符號手冊》中,有關引號的四種用法:一、用於標示說話、引語、特別指稱或強調的詞語。二、引號分單引號及雙引號,通常先用單引號,單引號內再用雙引號。三、一般引文的句尾符號標在引號之內。四、引文用作全句結構中的一部分時,其下引號之前,通常不加標點符號。
前三項的用法較為單純、易懂,但第四項一般就不熟悉了。根據第三項「一般引文的句尾符號標在引號之內」,所以,「希望大家都能記得」之後的句點是在下引號之內,而不是之外,這一點應該沒有疑義。
第四項說「引文用作全句結構中的一部分時,其下引號之前,通常不加標點符號」,這就是為什麼「勿施於人」之後的句號不見了,而把「孔子曾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為分句的一部分,再以逗號隔開。
舉個較通俗的例句:
正►►老闆說:「投資是必要的,你不能『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這根本行不通。」
誤►►老闆說:「投資是必要的,你不能『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這根本行不通。」
誤►►老闆說:「投資是必要的,你不能『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這根本行不通。」
好吧!眼尖的人可能會注意到,第四項規則是說「通常」不加標點符號,那就表示還有例外囉!的確,當引言最後有驚嘆號或問號時,就必須予以保留,而把引號之後應有的符號省略。
例►►老師說:「人要懂得反省,曾子說「為人謀而不忠乎?」這句話也適合我們拿來提問自己。」
誤►►老師說:「人要懂得反省,曾子說「為人謀而不忠乎」,這句話也適合我們拿來提問自己。」
誤►►老師說:「人要懂得反省,曾子說「為人謀而不忠乎?」,這句話也適合我們拿來提問自己。」
至於,「孔子曾說」之後的標點符號也是一樣,「引言」只是用來作為解釋、引申的基礎,成為全句結構的一部位,而不是在強調引言是怎麼說的,因此應予省略。
正►►孔子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可見他已有某種程度的民權思想。
誤►►孔子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可見他已有某種程度的民權思想。
誤►►孔子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可見他已有某種程度的民權思想。
把引言再縮短一點,也許可以更清楚地了解:
正►►古人說「男耕女織」,其實強調的是體能的分工,並無關性別歧視。
誤►►古人說:「男耕女織」,其實強調的是體能的分工,並無關性別歧視。
誤►►古人說:「男耕女織。」其實強調的是體能的分工,並無關性別歧視。
好啦!下課了,別頭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