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果子離群索書】我所記得與不想記得的李敖(上)
說到李敖,不免想起白居易名句:「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下士)時。向使當時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周公若早死,叛亂的不實指控無從洗清,將以野心分子的汙名,遺臭萬年;王莽若早死,來不及篡位,謙恭下士的形象,必將名垂青史。
李敖倘若英年早逝,評價必然與現在好上N倍,或許會像蔣渭水、殷海光等人那樣以抵抗強權的身影為人紀念崇仰。
這個時間點有兩個,一是1980年李敖與胡茵夢結婚/離婚前;或者更晚,在兩岸開放交流、中國崛起後的2005年赴中國展開「神州文化之旅」前。
為什麼是這兩個時間點?
我在大學二年級暑假前,才知道李敖這個人。在此之前的李敖,坐牢五年八個月,出獄後隱居兩年半,書被查禁光光,老一輩才知道他,我們這些小蘿蔔頭哪聽過他的名字?
而就在我大學二年級暑假前,也就是1979年6月,當時的文藝青年要不知道李敖也難,《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不但刊出他的大篇文章,另有一篇王健壯、金惟純的採訪稿,於是我們知道,有個叫李敖的人,出了一本書,叫做《獨白下的傳統》,在1979年6月6日由遠景出版社發行。這個人,這本書,好像很厲害的樣子。
我當時雖念中文系,古書念得也不壞,但已受胡適、陳序經等人影響,對傳統無啥好感。《獨白下的傳統》正得我心,買回一讀,驚為天書。雖然書裡並未直接攻擊傳統,不見犀利潑辣文筆,反而幽默行文,暗藏對中國傳統的冷嘲熱諷,幾千年來的歷史在李敖筆下舉重若輕,整理史料、串連資料功夫了得,令我佩服不已。
這書也展現李敖一流的文案寫作能力。我說的不是扉頁上大家耳熟能詳那段:「五十年來和五百年內,中國人寫白話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嘴巴上罵我吹牛的人,心裡都為我供了牌位。」老實講,這種話誰都會說,甚至於五百年可以更豪氣改為一千年,前三名可以更誇張自稱前五名,就看臉皮夠不夠厚而已。真正強的是封底那句:「遠景過去沒有李敖,李敖過去沒有遠景,現在,都有了。」把自己的名字和出版社——對他有知遇之恩的出版社名字扣合起來,「遠景」兩字一語雙關,真是神來之筆。
李敖復出,紅透半天邊,不只是因為其書,與影視新聞常見他的新聞也有關係。李敖、胡茵夢,才子佳人,結為連理,風風光光,當時哪知光鮮背後那麼多坑坑疤疤。
那年(1980年)暑假,我在中影游泳池泡水,忽然抬頭看到池畔胡茵夢走來,與男演員田文仲一道拍戲出外景。(後來在電視上看到,是台視連續劇《碧海情濤》。)我所見到的胡茵夢,無精打采憔悴損,和銀幕大美人形象有點落差,沒有蜜月期新娘該有的神采,不知怎麼回事。沒過多久報紙好大一篇,1980年8月28日兩人離婚,三個月零二十二天婚姻玩完了。據胡茵夢自述,那段日子她不堪摧殘,體重直落。
然而男歡女愛,離合聚散,是個人私事,旁人無從置喙,真正讓人疑惑的是婚變前後冒出來的兩則新聞。
真的是疑惑,既懷疑又困惑。懷疑李敖另有一面,不是他透過文字為自己塑造出來的那樣;
困惑,怎麼一個寫作者會做出這些事?會不會有誤會或冤屈?
這兩件事,一是李敖侵占文星雜誌發行人、他的好友蕭孟能出國前委託他保管的古董字畫,一是四海唱片歌詞版權糾紛。前者李敖解釋為政治迫害,後者則以移花接木轉移焦點。
且說唱片一事。這首歌是陳明、王誠專輯裡的〈別說你不知道〉,那陣子兩人常上電視打歌,我聽熟了,隨著哼哼唱唱,忽然有一天看報紙知道專輯下架了,這首歌不能唱了。唱片公司董事長廖乾元、製作人邱晨幾天後開記者會說明始末,尚未離婚的胡茵夢則在記者會上為他們作證。
據唱片公司說法,邱晨曾請李敖夫婦吃飯,徵求李敖同意以他的新詩〈別說你不知道〉為歌詞。李敖同意,且大方表示不用簽約。出片後,李敖卻不認此帳,揚言提告,索價高達兩百萬元,雙方和解破局。
邱晨在記者會上,撕毀李敖的書。此後李敖宣揚個人政績時,除了坐牢,還包括被撕書,撕書的緣由其實是這件事,與他一再自稱因為耿介、異議、先知、說真話而被反對者撕書,全然是兩回事。
胡茵夢自傳也寫了這一段,不幸的是她記錯歌名,誤為〈忘了我是誰〉,給了李敖可乘之機。很多很多年後李敖穿著紅夾克在電視表演單口秀,曾用十幾集罵胡茵夢,其中一集談及此事,為示清白,他拿出許多證據,證明〈忘了我是誰〉不拿版稅,以證說他設圈套以勒索詐財一事純屬誣蔑。然而對〈別說你不知道〉絕口不提,此即前述李敖所擅長的,移花接木、轉移焦點的乾坤大挪移手法。
當然,這些是多年之後慢慢想慢慢拼湊才知道的,當時只覺得此君或許有多重面貌,不過作者歸作者,作品歸作品,他的文氣磅礡、資料龐雜,仍頗有看頭。我仍然持續追蹤其著作,《李敖全集》六冊(最先只有六冊,如今龐然大物矣)、《李敖千秋評論》、《萬歲評論》、《李敖千秋評論號外》、《烏鴉評論》、《求是報》、《李敖求是評論》,以及《北京法源寺》等小說,多不勝數,全給看了。讀得越多,其故步自封、斷章取義、視野狹窄卻不自知的缺點也暴露越多。直到後來他自廢武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