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故事聊到最愛的披薩?——《那年雪深幾呎》作者布萊恩.弗利曼直播訪談側記

從故事聊到最愛的披薩?——《那年雪深幾呎》作者布萊恩.弗利曼直播訪談側記

文/愛麗絲

「今天晚上,是共犯的大團圓。」光磊國際版權創辦人譚光磊前陣子於 Readmoo讀墨×mooInk 線上討論區 發文,以「眾裡尋他、柳暗花明的好故事」形容《那年雪深幾呎》(The Deep, Deep Snow),因為他的誠摯推薦,《那年雪深幾呎》在 Readmoo 讀墨電子書登上文學小說暢銷榜第一名,也促使譚光磊實現當時的「祭品文」——邀約作者布萊恩.弗利曼(Brian Freeman)來場線上直播對談。

「一開始,我想先感謝尖端出版在 2009 年在出版布萊恩.弗利曼出道作《霧中的蕾雪兒》(Immoral),讓他在台灣書市中留下痕跡,」對談開頭,在作者布萊恩.弗利曼越洋連線加入前的半小時,譚光磊與尖端出版的呂尚燁總編輯先話當年、聊起布萊恩.弗利曼初入台灣書市的年代。

「《霧中的蕾雪兒》在國外是 2005 年出版,尖端在 2009 引進台灣,那是個相當特別的時代,」從呂尚燁口中,讀者彷彿回到流行 YA、奇幻風潮的時光,「當時流行《暮光之城》《飢餓遊戲》,出大套長篇的作者比較紅、比較能經營,」呂尚燁回憶當年,走懸疑犯罪路線的《霧中的蕾雪兒》,找了聶永真設計封面,賣了一萬多冊,但相較同期出版的《暮光之城》,這樣的銷量稱不上亮眼。

尖端出版在 2010 年簽下布萊恩.弗利曼首本非系列作品《崩壞之家》(The Bone House),如今,在台出版《那年雪深幾呎》,呂尚燁更提前預告已簽下布萊恩.弗利曼的下本作品《無限人生》(Infinite),和先前作品不同,《無限人生》跟之前作品很不同,燒腦緊湊,納入如《全面啟動》、《人生複本》般的平行宇宙、科幻元素,布萊恩.弗利曼持續創作不輟十幾年後,呂尚燁也期待著「在台灣書市,屬於布萊恩.弗利曼的時代是不是要來了?」

以有聲書為起點,角色彷彿直接與讀者對話

譚光磊回想自己對布萊恩.弗利曼的第一印象,來自《霧中的蕾雪兒》,而他與《那年雪深幾呎》這個故事初次相識,則是透過 Audible 有聲書。2019 年夏天,譚光磊看到布萊恩.弗利曼與 Audible 合作出版「有聲書限定」的《那年雪深幾呎》,由 January LaVoy 朗讀,「January LaVoy 太厲害了,各種聲線切換自如,我就像在聽一人廣播劇啊!」

以出版有聲書為起點的《那年雪深幾呎》,也反映著近年來歐美書市另一種出版趨勢——以有聲書為起點,反攻紙書與電子書,「美國四大出版集團都習慣將紙本書、電子書、有聲書三種權利一次打包簽妥,有聲書平台為保有競爭力,不得不改變方向,找許多已出版有聲書的作家合作自有內容,並在有聲書後,回頭出版紙本書與電子書。」

《那年雪深幾呎》是在此背景下誕生的書籍,「這個故事在我腦海中已存在數年之久,」布萊恩.弗利曼憶及當時,正巧 Audible 邀約合作,便決定將該故事靈感落筆成書。以出版有聲書為開端,布萊恩.弗利曼在《那年雪深幾呎》描述手法上更做了調整,刪去過往小說對白裡常有的「她說」、「他說」;以第一人稱觀點敘事,彷彿由朗讀者娓娓道來親身經歷般扣人心弦,使讀者帶入感極其強烈。「那就像書中角色透過朗讀者,在對讀者說自己的故事一樣。」布萊恩.弗利曼說道。

與譚光磊相同,布萊恩.弗利曼同樣對《那年雪深幾呎》有聲書的朗讀者 January LaVoy 讚譽有佳,布萊恩.弗利曼坦言過往從未聽過自己作品的有聲書,「因為我在寫作時,彷彿已在腦海聽過一回了。」但聽完《那年雪深幾呎》後,布萊恩.弗利曼毫不諱言,「淚水在我臉龐奔流而過,」盛讚 January LaVoy 掌控聲音的魔法,仿若替作者打開眼界。而在《那年雪深幾呎》接續出版的前傳《The Ursulina》中,January LaVoy 的表現甚至更上一層樓,「讀者若以 January LaVoy 朗讀的有聲書作為第一本有聲書,是會被寵壞的呀!」譚光磊與布萊恩.弗利曼笑著下了結論。

比起超級英雄,更想寫人性的錯綜複雜、情緒轉折

《那年雪深幾呎》的靈感來自真實事件,布萊恩.弗利曼居住的明尼蘇達州,曾發生小男孩失蹤,最後以悲劇收場的案件,「我想創造戲劇化、節奏緊湊的謎團,但不希望有暴力等元素,」布萊恩.弗利曼說,這故事裡沒有壞人,更多舉動其實出於善意。故事發生的小鎮名為 Everywhere,也是他的小巧思之一:「我希望這能讓讀者感覺到全球性,這是可能發生在世界各處的故事。」布萊恩.弗利曼說道。

「我喜歡寫人性的錯綜複雜、情緒轉折,不喜歡寫超級英雄,」《那年雪深幾呎》裡,女主角榭爾比.雷克(Shelby Lake)是養父警長湯姆在漫天大雪中救回一命的孩子,榭爾比長大後成為警察。一日,她收到報案,十歲的傑瑞麥失蹤了。該案件歷經眾多奔走、搜索後仍一無所獲,倒是翻出小鎮上幾件謎團與悲劇,包括鄉野間流傳的吃人怪物「厄蘇利納」(Ursulina),但真相難以釐清,而一晃眼,十年就這麼過去了。在書裡,布萊恩.弗利曼使用兩段式寫作,下一篇章直接將時空拉到十年之後。

「因為我想寫的,是悲劇與未解謎團是如何扭轉、影響角色的人生,甚或讓他們更加強壯,這些都是需要拉長時間變化才能看出來的。」《那年雪深幾呎》後續出版的前傳,以吃人怪物「厄蘇利納」(Ursulina)為名,女主角的身世與其他未解之謎,都將在此得到解答,至於這系列會不會有第三本作品?「我還沒決定,如果能想到足夠自然、美麗的方式,也許我會再寫下去,但目前而言,我希望讓故事維持現狀。」

「我曾多次被問到,這麼多部作品裡,自己最喜歡的是哪一部?」許多作家都會被問到的萬年考古題,布萊恩.弗利曼笑稱自己難以倖免,「說實話,這不就像要從自己的孩子裡,選出最愛的那一個嗎?」身為人父,譚光磊似乎感同身受,但布萊恩.弗利曼旋即以《那年雪深幾呎》做為答案,「對我來說,這是很特別的故事,若真要選,我會說最喜歡的作品是這本。」

中年轉行、多角化經營,最喜歡的讀者和披薩店是?

布萊恩.弗利曼算是半路出家的作者,在投身寫作前,曾任職行銷公關總監,「事情總在該發生的時候發生,但四十歲轉換跑道,是很大的挑戰。」布萊恩.弗利曼與妻子瑪西亞.弗利曼(Marcia Freeman)是人生與出版事業上最不可或缺的夥伴,「每次出版新書前,我和瑪西亞總會逐字逐句檢視,這實在是挑戰雙方耐心啊!」布萊恩.弗利曼也說,妻子作為自己的第一位讀者與編輯,總能提供讀者視角,點出作者盲點。

他們也對市場保持敏銳嗅覺,過往布萊恩.弗利曼習慣一年出版一本書、與單一出版社合作,但他發現出版業正在改變,不認為過往模式依然可行,於是,布萊恩.弗利曼和妻子決定展開多角化經營,如今手上同時與四間出版社合作。「和不同出版社合作,我可以寫很不一樣的故事,也能嘗試更多說故事的方式,」布萊恩.弗利曼以作品改編影劇為例,《那年雪深幾呎》目前有兩位好萊塢編劇表達興趣,正如火如荼研議後續,新作《無限人生》更是在下筆之前,就已預設未來將改編影劇。

如今,身為一年出版三本書籍的多產作者,讀者自然好奇布萊恩.弗利曼的時間管理魔法,「過去我習慣一週寫其中一部作品,周周轉換,但今年我打算改變作法,希望沉浸在一部作品裡,專心完成後才繼續下一部創作。」疫情之下,布萊恩.弗利曼笑稱寫作時間確實增加,視訊對談也讓他能接觸更多不同國家的讀者,但他仍希望未來有機會和各國讀者面對面互動,「實體碰面還是很不一樣的啊!」

談及最喜愛哪一國的讀者,儘管面對線上一眾台灣讀者,布萊恩.弗利曼仍不諱言,自己出道作即相當成功的義大利,是他相當偏愛的讀者們,「義大利讀者相當友善熱情,對故事有濃烈興趣,」儘管布萊恩.弗利曼上次造訪義大利恐怕得回溯到 1979 年,他仍對該國讀者念念不忘,更表示造訪義大利絕對在自己的人生清單上。雖然先前同樣以視訊和義大利讀者對談,「但科技顯然不一定對我們友善啊!」布萊恩.弗利曼笑著,替過往因網路連線問題略顯失敗的線上對談下了註解。

或許提及義大利,總讓人想到披薩,布萊恩.弗利曼說自己正巧三天前,才在自己相當熱愛的披薩店 Sammy’s Pizza 用餐,「披薩在美國是相當看個人喜好的,Sammy’s Pizza 有一些不傳統的口味我很喜歡。」譚光磊則回以台北知名的「蘇阿姨比薩屋」,承諾下次若布萊恩.弗利曼訪台,「一定會一起去吃的!」笑鬧之中,這場跨海線上對談也劃下句點。

疫情之下,線上談書:

  1. 把世界的重要議題轉換成小說,而且是好看的小說──《歡迎光臨錫爾帕夏車站》直播側記
  2. 奶茶聯盟的童書出版人戰「疫」——國際出版專業人士亞洲參訪團聯合對談側記
  3. 「藉由畫畫的過程,把不好的記憶一起畫掉了」──《瘋人院之旅》線上直播側記
  4. 悲傷如燕子,而希望亦如是。——《倒數10分又38秒》線上講座側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