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犁客 多數國家自古以來就有「被政府認可的暴力組織」──不是靠賄賂或特殊關係而得以生存的黑道或武俠小說中的虛構「武林門派」,而是像武士、侍衛、捕快之類、「吃公家飯」但可以在某些情況下「合法」對平民使用暴力的階級或單位。 當然,這個「政府認可」或「合法」,在古早時期常是掌權的那個人或那群人說了算,政…
文/犁客 經典電影「回到未來」三部曲當中有個橋段,從現代回到過去的主角馬蒂,把生活在過去的博士找來修時光車,博士檢查了車子、挑出一個零件說:「難怪這個迴圈會壞掉!這零件是日本做的!」 馬蒂莫名其妙地看著博士,「你在說什麼啊博士,最好的東西都是日本做的啊!」 「回到未來」三部曲裡,主角馬蒂生活的「現代…
文/犁客 今天我們講到「希特勒」的時候,講的幾乎都不是希特勒他本人。 先別覺得咱們又要聊二次大戰的傷痛過往,那些你都很熟悉,那些都不用再提。我們不是要聊那個。不過你可以想想,為什麼一看到「希特勒」三個字,你就覺得話題一定會是對二次大戰種種創痛的重新審視?為什麼不能是希特勒想要努力成為畫家但被老師嫌棄…
公視影集《我們與惡的距離》精采完結,有人欣賞劇本的企圖,有人喜歡演員的表演,一本「創作全見」,可以讓對戲念念不忘的觀眾,除了複習劇情,還從裡到外從幕後到幕前把這戲理解個通透。 但《我們與惡的距離》最值得讚賞的部分,或許在這戲映射了社會的許多面向,每個觀眾都可以從中發現一些與自己有共鳴的話題,例如是自…
文/犁客 這個世界第一次看見島耕作那天,他剛接到升任課長的消息。 那是上個世紀的八零年代初期,日本經濟還沒有泡沫化,許多日本生產的家電產品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席捲全球市場,例如當時每個青少年都想要一台的「隨身聽」,讓人訝異於這個二次大戰的戰敗國,不但在一個世代當中就迅速回到世界舞台的聚光燈下,還十分搶戲…
大家每年都逛國際書展,但不見得每年都注意到哪個國家是那一年的主題國(搞不好根本沒注意過國際書展有「主題國」這事,對吧?別害羞,承認吧);就算注意過那一年的主題國是哪個國家,也不見得仔細弄清楚該國出版品的特色、國內譯作的狀況,或者該國與台灣的關聯。 例如,2019年台北國際書展的主題國是德國。而大多數…
文/Scarlet原載於【分享書】,經作者同意轉載 我喜歡記錄閱讀完的隨筆,不算書評。只是些看完隨手記錄的想法及思考。 現在回想起和《偷書賊》的緣分一直很奇妙,每每瞥見架上的它都想著那這次就借回去看好了,卻總是當看見另外一本更吸引我書時重新把它放回架上,默默想著下一次再借,屢試不爽。 也或許是我一直…
文/鄧鴻樹(台東大學英美系助理教授) 《剃刀邊緣》出版於一九四四年,是毛姆晚期最知名的小說。他自一九一五年發表成名作《人性枷鎖》,當時已活躍於英美文壇三十餘年,以許多具有異國風采的短篇故事與膾炙人口的劇作聞名於英語世界。 毛姆寫《剃刀邊緣》年近七十歲,算功成名就,可依照自己的意思盡情創作。小說初稿完…
編譯/黃彥霖 美籍作家卡勒德.胡賽尼(Khaled Hosseini)在以《追風箏的孩子》(The Kite Runner)大獲成功後,十多年來始終關注著故鄉阿富汗以及中東鄰近國家的戰爭情勢,更於2006年獲選為聯合國難民署(United Nation’s Refugee Agency,…
獨步文化將於二O一七年正式邁入創社十一周年,回顧過去十年,獨步不僅始終深耕著日系推理這塊沃土,隨著台日雙方的閱讀市場及讀者喜好的變化,二〇一二年起獨步也開始一連串的新嘗試,以恐怖小說打頭陣,緊接著是豐富的娛樂小說,下一步則將目光放到面對新世代讀者的輕推理,直到今年的歐美小說,我們期盼獨步站在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