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極AI=佛陀?

文/珍奈.溫特森;譯/宋瑛堂 非停滯的東西,而是生生不息的多種模式。 ——諾柏特.魏納(Norbert Wiener),《神經機械學》(Cybernetics),一九四八年 諸行無常。 ——佛陀 當AI開始能自我思考的時候,AI的想法會不會像佛教? 二○一九年起,有四百年歷史的日本京都高台寺(Kod…

僧侶之間談戀愛?日本平安時代寺院裡流行的同志文化

文/白洲正子;譯/高詹燦 西岩倉的金藏寺 (……) 有一部南北朝時代的傳說故事《秋夜長物語》。 後堀河院時期,金藏寺有位聖僧,人稱瞻西上人,他原本是比叡山勸學院的僧官,名喚桂海。他信奉石山寺的觀世音,某天在此閉關,進行為期十七天的祈願,但在他期滿的那天夜裡,夢見一位俊美的少年。那面容令僧官難忘,連求…

【一週E書】跨時代想像力大拚場的地點:地獄

文/犁客 如果你在出入寺廟時有興趣翻翻廟裡免費提供的「善書」,可能注意過有本書叫《地獄遊記》,或者是它的姊妹作《天堂遊記》等書。有些時候,這幾本書也會出現在例如醫院等候間、里民活動室之類地方,有些時候,你還會發現它們有改編的漫畫版本(其實,它還有泰國製作的動畫版本)。 《地獄遊記》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作…

【GENE思書軒】現實世界裡真的有《鬼滅之刃》的彼岸花嗎?

最近最火紅的動漫應該是《鬼滅之刃》(鬼滅の刃)吧?身為陽光科青,原本我對動漫的宅文化不太感興趣,可是太過好奇偷看了幾集,就停不下來了,老婆也被我推坑成為了鬼滅迷。後來發現大部分有青少年小孩的中年朋友,跟著小孩半推半就看了之後,居然也跟著迷上了。 《鬼滅之刃》的大反派鬼舞辻無慘,其實是個貪生怕死的小人…

「如果文學是救贖是力量,沒有道理越寫人生越糟吧。」──專訪《白童夜歌》孫得欽

1983年生的孫得欽,畢業於成功大學中文系、東華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著有詩集《有些影子怕黑》,參與黃以曦主導的多人對寫集《尤里西斯的狗》,譯有《當你來到幸福之海:卡比兒詩選》。 留著長髮、綁著一撮馬尾的孫得欽,給人一種在心中苦行(苦刑)的感覺,每次答覆都像是要從無邊大海裡撈出他所能給、最接近原意的…

【一週E書】長官會不會要求:去找太子爺幫幫忙!?

文/犁客 有人可以接受《通靈少女》在戲劇中真有看透陰陽的眼睛,但無法接受乩童在現實裡真能接收來自超自然的訊息──無論發訊的彼方是某個宗教的神祗或者問卜者過世的親友。 說「某個宗教」是因為乩童好像屬於道教,但其實佛教提過類似概念,而雖然民間信仰裡把一部分佛教和道教混雜在一起,但道教其實並不認為神明真的…

高僧應該扮演社會進步價值的推手——專訪《難以勸誡的勇氣》作者熊仁謙

文/愛麗絲 「還想要探索、嘗試的領域嗎?有啊,我本來想學唱歌,可是唱到覺得大家都好辛苦,」熊仁謙笑說自己習慣僧侶用鼻腔共鳴的唱誦模式,面對流行歌大相徑庭的發聲方法,實在學不來。音癡、抓不準節奏、又或是天生歌喉不佳,不擅長歌唱的原因我們聽過幾種,但極少聽說「習慣僧侶的唱誦模式」這種原因。 而這只是熊仁…

要幫小說主角找出路,也要替自己的人生找出路──馬利談《阿鼻劍》與前傳

文/犁客 上個世紀有段時間,大家都讀武俠小說,早一點開始的可能從柳殘陽、還珠樓主開始,比較晚的至少也會趕上最有名的金庸、古龍,香港和台灣的觀眾天天守在電視前看小說改編的武俠連續劇,充滿動作畫面成為台灣讀者對香港漫畫的最初印象之一。 大約三十年前,台灣出現一本全本土漫畫雜誌《星期漫畫》,初期刊登三個漫…

【祁立峰讀古文撞到鄉民】1500年前沒有亡國感但很不普通的「普通元年」

轉眼2019年又來到盡頭,新的一年馬上就要到臨了。雖說「亡國感」(或芒果乾)在網路、媒體、鄉民間反覆播送,但我實在不敢講2020到底算不算又會不會是亡國的一年。不過若要回過頭講我熟悉的六朝時代,我倒是想講一下距離今日整整一千五百年前的西元520這一年。 對我等ㄈㄓ單身狗來說,「520」與其諧音的「我…

【一週E書】生命與死亡、追憶與無情、真實與虛無,失落、悲傷、慰藉,與愛

文/犁客 《鬥陣俱樂部》裡,無名主角與泰勒德頓閒聊「你想和哪個歷史人物幹架?」時,無名主角說「甘地」,而泰勒的答案是「林肯」,因為林肯「高個子,臂展長,而且瘦子打架都很狠」。 泰勒的答案似乎展現他的好勇鬥狠,而無名主角的答案聽起來取巧:甘地主張和平抵抗,想起來就不會和人動手。但事實上,這兩個答案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