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犁客 在台灣成長或生活,最大的享受,可能是每天(甚或每時每刻)都能夠親眼目睹多套完全互斥的價值判準在同一個人身上瞬間流暢轉換的奇蹟技法。 而且有很大的機率,正透過這篇文章相遇的我們,身上都自帶這種技能。 其實我們都知道人很複雜、人的社會很複雜。到五星級餐廳吃美食注意廚師使用現宰食材多新鮮的人,可…
文╱吳政緯 外交場合像是由無數「禮儀」交織而成的圖像,每一張都是精緻的盛大演出。參與者無不露出開朗的笑容,一切是那麼地準確、到位。當我站在遠離外交場合的對岸,與彼端的那一小段距離,彷彿產生一種美感。它掩蓋了外交過程的種種折衝、談判、討價還價,以及時有時無的爭吵。違和感在雙方握手、交換禮物之間,完成禮…
文/阿巴斯‧基阿魯斯達米 你不在時, 我和自己在一起。 我們談話 如此容易在一切方面 達成共識。 ● 你不在時 我和你 談話, 你在時 我和自己。 ● 從我的孤獨 我尋求分享更大 份額的你。 ● 你不在時, 白天和黑夜 是分秒不差二十四小時。 你在時, 有時少些 有時多些。 ● 快遞 給我送來 一封…
在現代,我們不可能避開關於價值和道德的討論,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意識到這一點。有些人會說這些討論註定無謂,因為「價值和道德都是人定義的,你的錯,有時候是他的對」、「你幾乎不可能說服立場不同的人」,對於這種人來說,下面這些問題不但沒有標準答案,就算硬要討論,也不會有進展: 基本薪資應該調高三千塊嗎? 國…
我們似乎習慣把理性和感性對立起來。例如說,若有人提出詳盡的計算數據,指出若我們把故宮文物全數賣掉,足以支援臺灣人民在可見未來的「無條件基本收入」,他可能會被指責「只用理性思考,缺乏感性」。又例如說,有些人在被指出其邏輯謬誤的時候,會自我辯護說「我這是比較感性的思考方式」。在這樣的理解下,理性和感性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