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經濟學家在泰出家十七年,每天三點起床、只吃一餐

文/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卡洛琳.班克勒、納維德.莫迪里;譯/郭騰堅 泰國的寺院生活是以日常事務為主軸,因此相對可以事先預料。它會使生活自然變得安寧。與我們在西方國家的日常生活相比,在這裡接觸到的感官衝擊少很多,因此你比較不會感覺精神疲憊。我很快就體會到,我的大腦現在沒那麼忙了。 每天的鐘聲會在…

我沒料到,社交練習竟成為我出家生活中的核心

文/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卡洛琳.班克勒、納維德.莫迪里;譯/郭騰堅 在決定出家時,我對於佛教寺院與寺院生活的樣子有一些刻板的想法。當中有些想法,我不得不修正。 首先,每家寺院的外觀都不一樣。形形色色的寺院,包括位於住宅區中心繁忙的老舊寺院,也有在大自然懷抱中的美麗寺院,以及由零星竹屋組成的寺院…

高僧應該扮演社會進步價值的推手——專訪《難以勸誡的勇氣》作者熊仁謙

文/愛麗絲 「還想要探索、嘗試的領域嗎?有啊,我本來想學唱歌,可是唱到覺得大家都好辛苦,」熊仁謙笑說自己習慣僧侶用鼻腔共鳴的唱誦模式,面對流行歌大相徑庭的發聲方法,實在學不來。音癡、抓不準節奏、又或是天生歌喉不佳,不擅長歌唱的原因我們聽過幾種,但極少聽說「習慣僧侶的唱誦模式」這種原因。 而這只是熊仁…

【世界就是我們】張耀升:與鬼度過的夏天

文/張耀升 入伍的那一年他沒有剃頭。他10歲出家,八年來一直都是比新兵還短的光頭。長達八年的僧侶生涯,每天早上三點五十分打版起床,四點二十分做早課,日日過午不食,比丘的戒律一條條像一個個關節串成他日常生活的脊椎。 修行的目的是為了利益眾生,但修行必須清靜,於是得遠離人群。佛經說生死輪迴之苦,說五濁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