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習慣把某些專業視為日常的一部分,例如烹飪做菜,就算是米其林主廚的手藝,我們都會覺得並不遙遠(只是吃不起);但我們也習慣把某些專業切割到日常之外,例如科學。但事實上,科學研究的起點就是日常裡的各種好奇,科學家關心的,和大家差不了太多──有沒有阿飄?科幻片那些東西做得出來嗎?今天晚飯到底要吃什麼? …
編譯/黃彥霖 愛因斯坦說:「時間是相對的。」 移動的速度越快,經歷的時間就相對緩慢。當一個人的速度接近光速時,他的時間會慢到彷彿靜止一樣,而當他超越光速,他的時間就會開始往後倒退。 那麼,翻開一本書或進入一篇故事時,移動的速度有多快? 在故事的帶領下,我們可以隨意回到百年前一個凜冽的冬日清晨,或是瞬…
編譯/黃彥霖 2017年1月20日,全世界看著一個在競選期間掀起無數波濤、幾乎口無遮攔的地產大亨登上了全世界最有權力國家總統的位置。那天是星期五,是一個同時充滿節慶與動盪氣氛週末的開端,只是沒人料到週末還沒結束,新的一波巨浪又從白宮湧了出來。 週六晚間,新任白宮發言人史派瑟(Sean Spicer)…
文/加來道雄(Michio Kaku) 阿茲海默症可能會無差別的摧毀記憶,但是可以選擇性的除去某些記憶嗎?失憶症是好萊塢電影最愛的情節。在電影《神鬼認證》(Bourne Identity),麥特.戴蒙(Matt Damon)飾演的傑森.包恩(Jason Bourne)是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幹練探員。他被…
文/加來道雄 生活中的念力移動 除了科學家,企業家也關注腦機介面(BMI),他們希望把這些炫目的發明永遠納入他們的生意中。BMI 已經滲入年輕人的市場,放在電視遊樂器和玩具中。這些商品中有 EEG 感測器,使用者可以用心智操作虛擬實境或是真實世界的物體。二○○九年,神念科技(NeuroSky)公司推…
危機就是轉機,人類在七萬年前,差點瀕臨滅絕,可是不僅在嚴峻的情況下繼續生存繁衍,還發生了認知革命,有了語言和想像的能力;我們有了認知革命後,還有了農業革命,開始定居產生了文明;在約五百年前,發生了科學革命,我們利用科技的力量,人定勝天。 那是人類的過去,可是人類的未來呢?科技的強大力量,連歷史學家哈…
《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在國際暢銷書榜上很紅,是《紐約時報》科學類書籍的第一名! 我對這類跨幾千幾萬年的全球「大歷史」很感興趣,但也了解因為時空跨度的關係,總有些地方照顧不到而有疏漏或不精確。在讀《人類大歷史》之前…
想像再過廿、卅、四十年後,只要每週或每個月把一顆小膠囊吞下,裡頭有千千萬萬傳說中的奈米機器人,能夠經血液等體液流經全身,其中一些把突變有致癌力的細胞挑出摧毀,另外一些能夠修護受損老化的組織,人活到百歲只是基本人權而已。 這不是純科幻小說的劇情,以人類科技一日千里的進展,這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美國紐約…